金秋稻谷满山香。近日,在德江楠杆乡叶家坝坝区,大型收割机开足马力,在稻田里来回穿梭,争分夺秒,从收割机尾部排出的稻秆碎末均匀地撒落到田间,不一会儿,满载稻谷的收割机就开始卸粮。
“大约十多分钟就可以收一亩地?!迸┗衷焯谓樯埽崭罨俣瓤?、效率高,尽管如此,这一段时间还是很忙,因为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务工,只剩下老龄人留守家中,所以每天还没有起床,就不断有人打电话,有时忙得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
从育秧、插秧、管护到收割,全程机械化,不仅减少人工投入,产量有保证,也让当地群众感受到了“科技”的威力,为他们今后农业生产树起信心。
“年龄大了,干起活来很累?!钡钡卮迕褚毒锰宜?,机器干活方便快捷,虽然花点钱,但是值得。
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推进,路相通、沟相连的复兴镇客店坝区,1000亩稻油轮作基地的水稻,这两天也进入了收割期。现场,收割机来回不停、穿梭其中,一片繁忙,好不热闹。
客店社区监督委员会主任冉应龙介绍,从前期的耕地、到播种,再到这段时间的收割,机械化确实让村民节省了时间、人力和物力。而且,在抢收水稻的过程中,坝区还推行稻草还田,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土地利用率。
农业机械化作为粮食生产主抓手,近年来,德江县投入大中小型旋耕机、插秧机、收割机等机械设备,逐步提升农业发展机械化,让群众省时又省力。
在荆角乡角口坝区400亩订单大米生产基地,由于前期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在助力当地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打造“粮仓”示范的同时,也转变传统劳作方式,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荆角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刘政表示,近年来,角口坝区农田经过“小改大”“坡改缓”,新建机耕道后,为农机进田作业打好了基础,实现了耕种收全程机械化。同时,在精耕细作上下功夫,以订单种植“水稻+油菜”的轮作模式发展,做好农业社会化服务,提升粮食平均单产。
近年来,德江县立足角口、松溪、牧羊岭、井头坝等各坝区资源禀赋,全力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注重推广良种、良机、良法,稳步提升粮食品质和产量。今年,德江县水稻种植面积达15.4万亩,预计产量在7万吨左右,目前已陆续开始收割。(周济 王凯 何佳有 王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