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腊味是餐桌上一道不可或缺的美味佳肴且承载了浓浓的乡愁。近年来,万山区敖寨乡中华山村在发展特色产业上持续发力,为壮大集体经济不断探索新方式、新渠道,通过打造“强村富民工坊”——腊味加工厂,增强集体经济“造血”功能,搭建起了村民就业增收新桥梁。
据了解,中华山村采取“党支部+专业合作社+工坊+农户”的经营模式,主要从事香肠、猪脚、排骨等“腊味”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原材料通过就近收购群众家中喂养的生猪,并优先聘请当地群众在工厂务工,既有效解决群众的销路难题,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群众就近就业。
优质的产品离不开优质原料。中华山村村民家里土法饲养的土猪,是“中华山腊味”系列产品的原材料,日常养殖均以山间野草、植物种子根茎为食,辅以玉米、红薯等进行补饲,生长期在一年以上。村民刘三妹是当地的一名养殖户,如今已逐渐成为这个加工厂的猪肉“供应商”。刘三妹坦言:“我们家的猪养大了就卖给加工厂,每年都是卖给他们,销路从来不愁,由于节省了运输成本,收购价还比市场价高,去年卖了5头,收入2万多元?!?span style="text-indent: 2em;">
优质的产品离不开严格的生产标准。加工厂从最初的原材料选取、分割、腌制到对烟熏肉制品时间、火候的掌控要求务必精准,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其中烟熏烘烤燃料使用果木、松枝等天然材料,严格按照传统的熏制工艺,突出产品生态特色,增加肉的“腊”味。
“我们通过‘订单式’收购村里老百姓的生态猪,检疫合格后,到我们加工厂进行精细化分割,再用本地野花椒、盐腌制风干7至10天才上炕,然后用果木、青岗木、松枝等熏制20天以上,才达到出炕标准?!敝谢酱宓匙苤榧恰⒓庸こ芗嗔趵龌?。
加工厂还带动了当地10名村民就近就业?!凹庸こЫǔ梢院螅坏缴募窘?,我们就来这里务工,每个月有3000元左右的收入?!贝迕裱罟饣?,在村里就近务工,既照顾了家庭,也能有一份稳定收入,比外出打工强多了。
自2022年加工厂建成开始生产以来,由于其生产的腊货产品口感好、肉质美、香味醇,深受消费者喜爱,订单络绎不绝。刘丽华说,“去年,我们厂加工生猪达2万斤,产值80多万元,销往铜仁、遵义、贵阳等地?!?/p>
随着腊味加工生意越来越好,每年都会有不少“回头客”定期前来购买?!拔颐墙窈蠼浞掷冒锓鲎试醇暗缟滔矍?,打响‘中华山腊味’品牌效应,带动大家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绷趵龌赜谐芍竦厮?。(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