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山深处,条条道路纵横交错,一条条蜿蜒曲折的农村公路,宛如一条条舞动的纽带,在大山深处恣意飘扬。坐落于深山中的缠溪镇,隶属于铜仁市印江自治县,东与江口县接壤,南与杨柳镇相邻,西与新寨镇毗邻,北与罗场乡、朗溪镇相连。S508省道贯穿全镇,使其成为印江东南部重要的物资集散地,被誉为“印江南大门”。穿梭其间,沿途茶园、林蜂、林菌等产业尽收眼底,目不暇接,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的乡村画卷徐徐展开。
而山地为主的喀斯特地貌特征,使得当地地势险峻,山峦起伏,沟壑交错,全镇农村公路总长256.22公里,分布广泛且地质条件复杂。这使得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面临巨大挑战,进而导致了农村公路发展的滞后,长期制约着当地的发展进程。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缠溪镇领导干部致力于全面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积极实施农村公路“路长制”管理模式,并建立了以“政府主导、多方协作、全民参与、共同管理”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责任体系,全面引领乡村振兴新风貌。
铺就经济发展“快车道”
“只有农村公路建设好了,乡村振兴才有保障,群众的生活才会充满希望?!弊缘H尾虻澄榧?、乡级路长以来,冉红彪始终把公路建设与管护放在农村发展首位,充分发挥“路长制”制度优势,坚持党建引领,从实处着手,于细处用功,打造“党建+养护”特色品牌,将一条条农村公路转变为促进产业发展的致富路、振兴路,为缠溪镇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交通基础。
保护生态环境同步促进经济发展,畅通乡村道路是关键。缠溪镇湄沱村拥有优越的生态环境,是贵州省著名的茶乡和十大茶旅目的地之一。然而,由于地处偏远,道路狭窄,极大地限制了该村茶旅产业的融合发展。
为了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冉红彪积极与各级政府和部门沟通协调,争取到以工代赈项目资金565万元,实施道路提质改造,致力于将湄坨村建设成为一个集土家族民俗风情、农特产品销售、湖畔避暑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特色乡村旅游度假胜地。2024年以来,随着路况的明显改善,湄坨村已逐步成为梵净山东西线之间的重要旅游打卡景点,共吸引游客6.5万人次,实现旅游创收210万余元,茶产业营收300余万元,并同步带动周边群众120余人就近就业。
2024年,湄坨金乌岛度假村成功转型升级、铜仁市首个“村播”基地在湄坨村正式启动......让拥有“国茶园”称号的湄坨村焕发新机,处处涌动着发展的活力。
当前,湄沱村“一路一景、一路一品”已初见成效,为该村的农业生产、乡村旅游和产业升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缠溪镇,像湄坨村这样通过修路带动产业发展、造福当地百姓的例子比比皆是。
“一条小小的乡村道路,就是一条带动产业发展的致富路?!比胶毂肷钪?,要深入挖掘农村公路的经济潜力,必将“四好农村路”建设与农村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为此,在全镇大力推广“路长制”管理模式的背景下,逐步形成了以林茶、林菌、林蜂为主导产业,以经果林、生态畜牧、大米加工厂为新兴产业等多种产业并进的新格局。
通过实施农村公路“路长制”管理模式,2024年,以湄坨村省级龙头企业银辉茶叶公司为典型,辐射带动全镇11个村发展茶产业8000余亩;利用辖区的林地资源,发展林下竹荪、羊肚菌等林菌产业,并同步发展了以黄桃、红香柚、野生猕猴桃为主的经果林产业;依托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发挥梨坪村中蜂养殖专业合作社的优势,辐射带动全镇17个村养殖中蜂8500余桶,销售总产值达到1500万元;借助东西部协作机遇,通过东西部协作资金的投入,在两路口村形成了以肉牛为主的生态畜牧业;以“强村富民”三年行动为契机,通过盘活闲置校舍,柳塘村“强村富民”优质大米加工厂房建成投产。
以“路长制”促进“路长治”
“作为路长,我们的视野不应只关注宏观的发展方向,还应关注群众关心的细节。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日常生活的小事,看似不起眼的农村道路实际上连接着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奔改昀?,冉红彪始终将实施“路长制”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举措,从制度的制定到资金的调配、从项目的建设到日常的维护、从路长的巡查到隐患的治理,他都铭记于心、亲自执行。
为了确?!奥烦ぶ啤惫ぷ鞯乃忱?,他根据缠溪的实际情况,重点从三个维度发力,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其他领导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的农村公路“路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了乡、村公路由联系村领导担任一级路长,驻村第一书记或驻村干部担任二级路长,村党支部书记担任三级路长的责任体系。同时,制定并印发了《缠溪镇农村公路“路长制”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将农村公路“路长制”纳入镇党委(扩大)会议的重要议题,及时对“路长制”工作进行调度和安排,定期听取各级路长的工作落实情况,并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瓶颈和难点问题。
“建立起明确的责任体系和制度后,围绕年度目标任务,将工作任务细化并分配给各级路长,并充分发挥考核的导向作用,实施绩效考核和定期督导,确保各级路长自觉承担管理职责,促进‘路长制’工作的长效实施。”冉红彪表示。目前,缠溪镇已建立起镇级路长8名,村级路长46名,辖区县、乡、村三级道路“路长制”覆盖率达100%。
“以路为本 以路为民”
“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缠溪镇境内公路沿线路况复杂,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严峻,管护压力巨大。每逢极端天气,对农村公路而言,是一场严峻的考验?!比胶毂胨档馈?/span>
这些年来,缠溪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以路为本、以路为民”的服务理念,在“路长制”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创新推行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三个一”工作体系(即:一个支部、一次会议、一项制度),形成了新时期农村公路“村集体管护”模式,有效实现了镇村两级责任落实、沟通协调、资源整合及应急响应等全方面优化,为群众的安全出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24年1月25日,是冉红彪刚到缠溪镇任职的第一个冬季,便遇到了凝冻天气。那天凌晨接到紧急电话,他迅速披上厚厚的棉衣就往现场赶。到达现场后,他大声喊道:“先撒融雪剂,把主要道路打通,保障车辆能缓慢通行!注意安全,大家相互照应!” 寒冷的夜,他的声音却充满力量,鼓舞着每一个参与抢险的人。在他的指挥下,大家齐心协力,经过长达8个小时的艰苦奋战,终于清理出一条安全通道,保障了农村公路的畅通,守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冉书记到缠溪镇任职以来,不仅致力于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还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作为一名总路长义不容辞的责任,从他身上让我看到了什么是尽责、什么是担当,作为一名公路养护者,我将时刻把责任扛在肩上,用心养护每一段道路,让缠溪镇境内每一条公路都成为群众安心出行的幸福路?!辈蚪还芩涸鹑怂嗽端档?。
2023年以来,缠溪镇共排查出公路安全隐患136处,已成功治理128处,剩余8处正在治理中,对于暂时难以治理的8处,已设置“安全提示标志牌”,共投入农村公路安全隐患治理资金约160万元。
“好路不忘烂路苦,勤加养护谢党恩”。在新时代新征程的背景下,缠溪镇将持续推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路长制”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积极发展“路衍经济”,推动农村公路与沿线产业发展、和美乡村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深度融合,切实提高群众的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使农村公路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致富路、幸福路、连心路、振兴路。
(蔡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