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江口县怒溪镇一派生机勃勃的和美景象。骆象村连绵的茶山苍翠欲滴,现代化的加工厂内茶香四溢;骆家屯村古朴的屯堡风貌与整洁的田园风光相映成趣,休闲垂钓的游客络绎不绝。两村风貌各异,却共同印证着怒溪镇以“两强两富”为核心抓手,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扎实步履。

骆象村:做强“一片叶子”,夯实共富根基
走进骆象村,首先感受到的是茶产业带来的蓬勃活力。全村7200亩茶园绿意盎然,5家茶企、5条碾茶生产线开足马力。然而,让骆象村脱颖而出的,不仅是规模,更是其背后强大的组织引领和多元的产业链。
“我们村‘两委’就是个‘专家团’,”骆象村党支部书记阙从汗自豪地说,“有人懂技术,有人会管理,有人擅营销,大家分工协作,目标就是把茶产业做精做深。”在“头雁”带领下,骆象村不仅建起了自己的茶叶加工厂和农机合作社,更建成了标准化“强村富民工坊”,成功研发出抹茶面条、抹茶糕点等高附加值产品。

“以前卖原料,现在卖产品,价值翻了好几番!”一位正在工坊忙碌的村民笑着说。强大的村集体经济犹如“蓄水池”反哺于民。通过“党员带片区”机制,骆象村带动96户村民种植茶叶、7000人次务工。截至今年10月,该村集体经济收入已达256万元。
村集体经济实力强大后,就有了更多的资源可以投入村级建设,推动民风社风持续向好。近年来,骆象村组织春晖人士累计为大学生募集资金15.63万元,常态化组织开展各类先进评选,评比“卫生家庭”“文明家庭”50户,根据村级发展实际定期完善村规民约,倡导移风易俗,不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矛盾纠纷逐年递减,乡风文明程度持续提升。
骆家屯村:盘活“一方水土”,滋养乡风文明
与骆象村的产业兴旺相映成趣,骆家屯村凭借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优美的人居环境,走出一条文旅融合的“富脑袋”之路。

“我们这里不仅有好看的田园风光,还有六百年传承的屯兵文化,‘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是我们的根。”骆家屯村一位老党员介绍。该村巧妙地将屯兵文化、大湾巴文化、渡口文化等元素融入乡村建设,2021年被评为“美丽乡村·四在农家”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点。
2018年以来,村集体合作社先后投入200余万元,建成17亩鱼塘,采取“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建立分红机制,利益联结覆盖全村44户脱贫户及防贫预警重点监测户。同时,村里下大力气整治人居环境,结合“两清两改两治理”,使村庄面貌焕然一新,依托本村田园风光的基础,发展集农家乐、自然垂钓为一体的休闲旅游。

“环境美了,心里也亮堂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多了,大家参与的热情更高,邻里关系更和睦了。”村民们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参加活动时纷纷表示。这里已成为宣传政策、丰富文化生活和开展志愿服务的主阵地,滋养着乡村的“精气神”。
怒溪实践:聚力“两强两富”,描绘和美乡村新画卷
骆象村与骆家屯村的成功实践,是怒溪镇系统推进“两强两富”建设的缩影。
在“强基层组织”上,怒溪镇全域推行“头雁培育”和力量下沉。像骆象村一样,全镇注重从致富能手、返乡青年中选拔干部,并精准选派33名机关干部驻村,实现11个村全覆盖,打造了一支懂农业、爱农村、善治理的骨干队伍。

在“强集体经济”上,怒溪镇鼓励各村因地制宜、多元发展。一方面推广骆象村“强村带弱村”、盘活闲置资源、延伸产业链的模式;另一方面支持骆家屯村依托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旅游,实现了从“点上开花”到“面上结果”的突破。
在“富农民口袋”与“富农民脑袋”上,怒溪镇坚持双轮驱动。紧扣江口县“2+2”产业布局,持续巩固以生态茶为主导、林下中药材为特色的农业产业体系;创新成立“怒溪镇高质量碾茶基地茶园联盟”,与25家碾茶企业建立稳定合作关系,推动4950亩茶叶基地实现标准化管理、集约化生产,有效提升茶叶品质与市场竞争力,确保茶农稳定增收;同时,依托新时代实践所站、挖掘?;す糯迓湮幕?、推进移风易俗,全面提升乡村人文内涵。
“骆象村和骆家屯村的路径不同,但都体现了‘两强两富’的核心要求,即通过坚强的组织和繁荣的产业带动物质富裕,并通过文化浸润实现精神丰盈?!迸虻澄?、组织委员莫佳颖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两强两富’为总抓手,让更多村庄找到适合自己的和美之路,绘就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壮丽画卷?!?/span>(刘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