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雨后的武陵山区,空气有些湿冷。在玉屏侗族自治县亚鱼乡郭家湾村,年过花甲的种粮大户陈龙应,如今又改造了自家庭院开办农家乐,迷上了乡村旅游。一提采风赏花、围炉煮茶,语调都会高三分。今年三月油菜花开,陈老汉甚至还当起了村里的“导游”。
“一亩庭院,半亩方塘,虽然面积不大,但经过巧妙的规划设计,也能让游客有歇脚、喝茶、品尝农家菜的地方?!背吕虾盒ρ?,这是自家院落的第三次“变革”,除了利用闲置空间催生“微经济”,小而精致的庭院也促进了和美乡村建设。
陈老汉生活的地方,一条清清小河从门前流过,村里依傍为生的1500亩梯田,是附近有名的“贡米之乡”。依靠梯田,乡亲们以“稻米+油菜”轮作为生,陈老汉便是种粮大户之一。
坐在精致而不失乡土气息的自家小院里,陈老汉特别感慨。二十多年前,郭家湾村独特的水稻优势并没有转化为经济效益,种植积极性受挫的村民都邀约外出务工,昔日贡米的辉煌,只留在村史里。
“庭院的变化很大程度取决于村里的发展情况,外出的人多了,许多乡邻的庭院只有逢年过节才有烟火气,有的甚至长满了杂草?!背吕虾夯匾?。
那时候,陈老汉还是村委会主任。丢不下土地情结,陈老汉捡起村民撂荒的土地,又重拾劳动致富的信心。而他家的庭院则作为农闲时堆放农具的场所,一年中久久无人问津。
党的十八大以来,玉屏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农业。作为玉屏鱼米之乡的郭家湾村,坚持特色田园乡村定位,结合民俗文化和地形地貌,按照“一乡一特、一村一品、一坝一特”原则,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引进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稻油轮作产业。
抓住了县里产业发展的东风,陈龙应承包了28亩土地,与乡亲们陆陆续续地分包了1537亩梯田,每年每亩稻油轮作的产值超过3000元。随后,美丽乡村建设兴起、“最美庭院”风靡,陈龙应自然不能错过,赶时髦的“环保兑换超市”火了。
在政府的帮助下,陈龙应在自家庭院里摆放垃圾分类回收垃圾箱,利用闲置的房间装上货架,堆满酱油、醋、食盐、洗衣粉等常见的生活必需品,村民们通过废旧电器、废纸书、塑料瓶、易拉罐、酒瓶等可回收利用物品进行兑换,营造人人参与环境治理的文明氛围。
这种富有新鲜感的实惠让村民们的环?;杂肴站阍?。村民杨通文每天出门都携带一个垃圾袋,看见背村小巷有遗落的垃圾,就会随手捡起来。他说,保护人居环境不是环卫工的职责,需要全员参与、共同维护,才能建成美好家园。
随着玉屏自治县“环保兑换超市”和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管理系统的投入,2019年,玉屏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行政村覆盖率达95.2%,提前通过了全省第一批整县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示范项目验收。
渐渐地,村民们家家户户配上垃圾桶,文明行为不断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大幅提升,陈龙应家“环保兑换超市”退出了历史舞台。
2023年,“庭院经济”首度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明确提出“鼓励脱贫地区有条件的农户发展‘庭院经济’”。
玉屏按照“一村一品”“一户一策”的发展思路,以庭院为载体,围绕“家”和“庭”做文章,因地制宜引导农民群众整合房前屋后的空余土地、空闲资源,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手工作坊、休闲旅游业,把庭院的“方寸地”建成“增收园”。
依托村里的千亩油菜花海,陈龙应积极响应号召,拆下环保超市的货架,巧妙增设绿色草坪、凉亭、帐篷、秋千、灶台,改变砖混结构房屋光秃秃的水泥庭院造景,不仅为庭院创造围炉煮茶、夏日乘凉区域,还在垂直空间上进行重新勾勒,让整个庭院各部分之间联系更加张弛有度,“稻香小院”农家乐由此而始。
“通过短视频引流,游客络绎不绝。”有了老陈的带头效应,“听风”“静心”“云栖”等农家庭院迅速在当地兴起,郭家湾村顺势推出农家特色菜品23个,挂牌生态特色农产品10家,今年一个月的油菜花季节吸引游客近2万人次。(葛永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