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百载文脉,薪火相传;献身教育,回报山乡。”这是一代又一代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初心”,他们已为党、为国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人才”。
该校前身是于1919年成立的思南师范学校,2012年升格为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该校始终秉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校训和“献身教育,回报山乡”的精神,通过“名师”引领、“三下乡”实践活动、乡村振兴驻村等形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着力锻造一支振兴乡村教育的“匠心”教师队伍。截至目前,该校现有教职工528人,其中,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级职教名师4人,省级大师工作室2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
名师引领铸“匠心”
“作为新时代的师范生,要弘扬工匠精神,力做匠心教师?!?月1日,全国优秀教师、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授旷光彩等“名师”走上讲台为学生上好“开学第一课”。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旷光彩老师以身作则,用行动向学生们展现了为人师者的立身立人??豕獠式淌冢歉眯:河镅越萄哦?、普通话测试员教学团队、形象大使团队、专家组团队“四个团队”的领头人之一,26年来,她参加各地各行业普通话培训与测试200多次,培训人数达20000人次以上。先后被教育部表彰为“全国优秀教师”,被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聘为“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被贵州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续聘为“贵州省普通话测试员”,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贵州省先进工作者”,被省总工会表彰为“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被省教育厅评为“贵州省职教名师”“贵州省首届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被省委教育工委评为“贵州省高校优秀辅导员”,所带班级曾被省教育厅表彰为贵州省高等学?!跋冉嗉濉薄?/span>
“执着教育事业,为社会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六有’阳光青年?!闭馐且帐跤胩逵逃г焊痹撼?、教授谢国从教31年不改的“初心”。从1994年起,谢国就每天坚持带领学生做早操,跳民族健身操、民族民间舞蹈等。2016—2020年,艺术与体育教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专升本”文化上线录取率连续5年100%,学生的就业率达90%以上。谢国先后被国家体育总局表彰为“全国体育先进个人”,被市委、市人民政府表彰为“先进教育工作者”“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等荣誉称号。
无论多难,一定要把民族艺术文化传承下去。
黄珍贵,贵州省省级“职教名师”、学校艺术与体育教育学院教师,数十年如一日,潜心传承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培养了大批艺术人才,导演、创作的舞蹈艺术作品多次登上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是铜仁市大型文艺演出活动的领军人物之一。2020年被授予全市“德艺双馨艺术工作者”荣誉称号,这是铜仁市首次在政府文艺奖中表彰“德艺双馨艺术工作者”,仅10人获此殊荣。
在第37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该校拟表彰冉景蓉等56名“优秀教师”、谢国等53名“优秀教育工作者”,通过名师、优秀教师引领,打造“匠人匠心”。
乡村振兴践“初心”
“我有驻村帮扶经验,在乡村振兴中,我报名接续奋战?!薄拔液屠习傩斩加懈星榱?,我愿意和他们一起并肩作战,为老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而继续奋斗。”秦再权、余强2位教师主动请缨,申请“转战”到乡村振兴战场。
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牟秀丽、余强、王军、秦再权4位党员教师接过乡村振兴“接力棒”,继续贡献“文军”力量。
这支刚踏上新征程的队伍中,有主动请缨留任、赓续乡村振兴的“老驻村”,也有“新人”新面孔。
“之前我没有驻村经历,担任第一书记对我来说既有压力,又是挑战。”此前,一直从事教学工作的牟秀丽老师是这次的“新人”,是一名“女干部”。
来到碧江区川硐街道凉湾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牟秀丽,首先从党建工作入手,抓班子、带队伍、强堡垒,迅速转变角色,很快就熟悉了村情民情,做到了“七个心中有数”和“八个摸清楚”,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美女老师书记”。
近年来,该校先后投入55万元、选派21名优秀教师、干部到沿河县、松桃县、思南县、石阡县、万山区、碧江区担任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和督导组成员,各二级学院积极组织文军扶贫工作队参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先后有2个党总支分别获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党组织、先进集体,2名同志被评为全市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1名同志先后两次被评为全市优秀驻村干部。田洪老师在全市“五支队伍”下沉一线践行“四力”助推脱贫攻坚中,被表彰为全市“先进个人”。
志愿服务种“希望”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7月9日,在碧江区坝黄镇木弄村的上空,传来了响亮的呐喊声。来自该校初等教育学院暑期三下乡“向阳花开 筑梦前行”志愿服务队的师生,带领村里的孩子们用标准的普通话喊出了这一青春最强音。
该志愿服务队选出一批普通话均过二级甲等的同学组成“四海同音实践组”,积极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活动。让普通话成为交流沟通和自我展示的语言工具是“四海同音实践队”本次活动的目标。
同期,该校国际教育学院2021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则走进印江自治县木黄镇。实践团分为党史宣讲、推普助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志愿服务、七彩假期等分队,以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该实践团自2016年成立以来,致力把论文写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和乡村振兴大地上,先后到松桃、碧江、玉屏、思南等区县开展实践活动,从梵净山东到梵净山西,足迹遍布半个铜仁市,搞调研、做实践,进村庄、访民情。2019年,该实践团走访松桃永安乡5549户开展脱贫攻坚满意度调研;2020年在铜仁市青年志愿服务站开展30多天的疫情防控志愿服务;2021年他们徒步18公里,助力乡村振兴,开展党史宣讲,以实际行动践行总书记对青年的殷殷嘱托。实践团在2019、2020年连续两年获团中央全国暑期三下乡“优秀团队”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