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改革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实施"三教"改革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在教师、教材和教法三者之间,教师是教学改革的主体,是"三教"改革的关键。近年来,铜仁市交通学校创新开展"四师工坊"模式,积极搭建"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任务明确"的优质师资团队,改革和创新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探索职业教育"三教"改革的新路径 。
"四师工坊"建立,促教师整体素质全面提升。2013年,铜仁市交通学校纳入了全省实施的教育"9+3"计划和"百校大战"重点建设项目,为着力提升学校的办学能力和水平,打造高水平专业师资队伍,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依托铜仁市职教集团牵头学校铜仁职院,聘请以铜仁职院省级技能大师、高级工程师张荣芳副教授、创业导师李劲松副教授、注册一级建造师龙松勇副教授、省级教学技能比赛一等奖获得者吕珊琳老师等多名优秀教师共同组建集"讲师+工程师+创业导师+技能大师"于一体的"四师工坊",开展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团队打破四类成员之间能力领域界线、新老教师之间年龄资历界线,充分发挥其在各自领域带头人的作用,通过相互交叉带动、多方向共同成长,综合教学能力跨越式提升。这种四师互促、多能齐长的成长模式在教师培育中极具独创性,实现了传统模式下教师成长路径的重大创新。青年教师李通承通过参与团队,经过历练,2021年获评为"铜仁工匠"和"最美劳动者"称号,2021年创建"李通承工匠创新工作室"。青年教师龙丽娟2021年获贵州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
"四师工坊"模式,促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高。通过充分发挥"工坊"团队成员在实践以及理论方面的能力优势,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积极与行业企业的专家、技术能手、能工巧匠等共同开发课程、活页式教材,极大丰富了教育教学资源,在学生能力培养上更符合企业岗位需求。在教学上打破了传统课堂以教材、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建立做中学、学中做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将课程分解为理论项目和实训项目,以完成项目任务为主要目标,积极推广项目驱动教学方法,使理论教学和项目教学充分融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实施"按岗设计、校企共育"的培养模式,即根据岗位的要求开设相应专业课程和精确实施教学内容,全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四师工坊"搭桥,促校企协同育人共进步。充分发挥"工坊"这一特殊技术桥梁作用,巧妙抓住校企双方的共同利益点,共同搭建"学校+工坊+行业企业"校企联合育人平台。在学??枧嘌蛋?,对企业从业人员开展技术技能培训,由学校对企业提供工种资格考评鉴定等;企业对"工坊"和学校提供实战项目、实践岗位,丰富学生校外教学资源,实现教学与生产的高度融合;同时,"工坊"和企业在新技术、新领域联合开展课题申报、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等科研工作,最终成果校企互利互惠、互助共赢,实现了传统模式下校企合作方式的重大创新。先后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贵州万仁新能源汽车集团等50余家企业开展合作,校企建立了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变化的联动机制。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商议人才培养方案,了解用人单位对学生知识结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及时调整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共同培养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用人单位满意的专业技术人才。
"四师工坊"引领,促学校高质量全面发展。铜仁市交通学校通过6年的建设,在"四师工坊"团队成员的引领下,学校在师生技能竞赛、教科研、学生发展、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取得成效。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国家级三等奖1个,省级一等奖1个、二等奖13个、三等奖19个,市级一等奖44个;教科研获奖,国家教学成果奖1个,省级课题1个,发表论文35篇;省级论文比赛一等奖4个、二等奖12个。铜仁市交通学校是贵州省第一批"中职强基"学校;近几年学校社会影响力不断提高,学校的招生规模和学生就业及升学等有了质的飞跃。
铜仁市交通学校将不断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德师风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真正做到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贡献技能人才支撑,为奋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贡献职业教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