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石,关系着千家万户,承载着社会发展进步的希望。近年来,铜仁市沿河自治县始终将“幼有所育”“幼有善育”作为重大民生实事来办,聚焦学前教育短板弱项,不断完善幼儿园配套功能,全力推进普及普惠创建工作,切实提升幼儿园办学水平。
重视引领发展 多举护航幼教
踏入沿河各幼儿园,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如灵动的音符,在空气中欢快跳跃、交织,勾勒出一幅温馨和谐的美好画卷。
一直以来,沿河县委县政府始终将学前教育事业置于重要战略位置,将其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布局之中。全县召开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创建启动大会,精心搭建起“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高效工作格局,共同为学前教育发展保驾护航。同时,出台《创建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工作方案》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为学前教育发展提供坚实政策支撑。
在推进过程中,通过召开专题会议,集中研讨学前教育发展的重点、难点;开展业务培训,提升相关工作人员专业素养;实施现场督导,深入一线排查问题,形成了精准发现问题、快速解决问题的工作闭环,稳步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创建工作。
近年来,沿河聚焦学前教育师资保障,根据教育规模与需求,合理完善幼师编制,借助“特岗计划”与县内事业单位招考,充实师资力量。同时,健全职称评聘机制,打造公平晋升通道,切实提升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与待遇,筑牢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师资根基。
在安全防护建设上,该县健全风险防控机制,将“人防、物防、技防”紧密融合,打造坚不可摧的安全防护网,为校园安全筑牢根基。同时,借助“互联网+智慧监管”,对幼儿园办园行为进行实时监控,监管效能大幅提升,并调动家长委员会、社会组织等力量,齐心营造出全民关心学前教育的温暖氛围。
优化资源配置 推动幼育升级
在沿河第三幼儿园的操场上,孩子们清脆的笑声在晨光中交织回响。这所新建的现代化幼儿园,不仅设有宽敞明亮的教室、功能齐全且设施完备的专用活动室,还配备了丰富多样的户外活动设施,已成为当地民众家门口的“幸福学园”。
近年来,沿河积极整合资源,在学前教育资源布局上狠下功夫,通过新建、改扩建、维修以及小区配套建设等多元方式,精心构建起“两主体、两补充”的学前教育资源布局结构。即以公办幼儿园为主体、民办幼儿园为补充;乡镇中心幼儿园为主体、山村幼儿园为补充,全方位满足人民群众“幼有所育”的迫切需求。每一所幼儿园的建设与改造,都饱含着对孩子们的关爱与期待,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学前教育资源。
过去3年,全县累计投入资金3700余万元,对72所幼儿园进行新建、改扩建与维修,新增学位2250个,让更多的孩子有了入园的机会。截至目前,全县学前3年毛入园率达94.79%,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0.42%,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8.36%,实现了学前教育从“有园可入”到“入优质园”的重大跨越。这一个个亮眼的数据,是沿河学前教育发展成果的有力见证,也是无数教育工作者辛勤付出的结晶。
此外,在推进“薄弱园提质”工作的基础上,全县积极创建各级示范园,目前已达35所。同时,坚持集团化办园模式,通过示范引领、资源共享、合作共建、优势互补等方式,实现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有力推动学前教育事业朝着高质量方向蓬勃发展。
提保教重全育 丰内涵促成长
在沿河城乡的各幼儿园内,在教师的悉心指导下,孩子们如同灵动的小精灵,尽情探索着这个世界的奇妙之处,展现出了天真烂漫。
该县各类幼儿园均严格遵循建设标准,园内教学、生活与活动空间功能齐全,户外活动场地宽敞开阔,游戏设施丰富多样,为孩子们营造了舒适、温馨的学习与成长环境。
为实现幼儿在快乐中学习成长的目标,全县各幼儿园紧密围绕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依据《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要求,将游戏作为幼儿教育的基本活动形式,充分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开展贴合幼儿年龄特征与生活经验的教育活动,全方位促进幼儿的协调发展。
同时,制定并实施涵盖招生、财务等方面的一系列管理制度,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分工,强化对工作过程的精细化管控。通过定期开展督导评估,确保各项规章制度切实落地执行。此外,还通过常态化组织教学比武、业务培训以及师德师风培训等活动,持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与保教能力。
在科学保教理念的引领下,沿河学前教育质量得以稳步提升。孩子们在愉悦的氛围中茁壮成长,幸福之花在无数家庭中绚烂绽放。
展望未来,沿河将锚定学前教育发展目标,聚焦关键领域,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大经费投入保障、优化资源均衡配置、提升保教队伍水平等方面持续精准发力。通过系统性、整体性的举措,全面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高质量发展。矢志让每一位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且优质的学前教育,为孩子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让他们在人生的起跑线上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