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块钱3小时无限次快餐-500块上门4个小时电话号码,可约可空降平台游客登录,约附近100米100块钱4小时

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碧江路径”
2021/06/18    来源: 文明铜仁     点击:752   

作为全国第二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区)之一的碧江区,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积极探索“123456”工作模式,打造“与善仁人·爱在碧江”文明实践品牌,推动志愿服务工作精准对接群众,走出了一条“碧江样板”的文明实践试点新路子。

1624237535670673.jpg


搭建“两个”平台 满足多元需求

来自松桃自治县乌罗镇石塘村的罗启琼是一名热心公益的正光安置点搬迁户,以前她常为如何报名参加志愿活动发愁。不过,现在她再也不用操心了,“有了‘志愿碧江’平台,通过系统操作就可以找活动报名参加,还可以记录志愿服务时长,非常方便?!甭奁羟硭?。

“志愿碧江”是为新时代文明实践而开发的线上志愿服务平台,而“碧江网”同样也兼具此功能。

1624237600492372.png

据碧江区融媒体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碧江网”集成了新闻发布、政务服务、便民服务、互动、资源等功能???,还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对接,完善了志愿服务功能。用户不仅能“点单”,还能看到统单、制单、派单、接单的过程。

与此同时,除了线上申请的方式,还在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点等,提供志愿服务需求征集表,线下填写之后,会按照“五单”服务机制流程,为需求者提供相应的服务。

碧江区依托“碧江网”、“志愿碧江”微信公众号双平台,让数据多交互、多跑路,打通了全区线上线下、各机构部门连接群众和文明实践同频共振渠道,真正实现了“需求在哪里,中心工作开展到哪里”的目标要求。


组建“三级”梯队 深化志愿服务

矮屯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张子英是一名全职妈妈,对于内向的她来说,跳广场舞原本只是为了打发无聊的时间,没想到还能代表社区参加比赛,这让她的生活有了全新的体验。从小白到职业选手,张子英坦言“得感谢指导老师钟林静”。

钟林静是碧江区文化馆歌舞团的文艺演员,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成立后,便作为碧江区文体服务总队-“快乐碧江”支队志愿者,对矮屯安置点基层文艺队伍开展“点对点”服务,就舞蹈编排、动作训练、带队比赛、服饰等方面进行指导和管理。

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碧江区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如:以20多年来免费为湘黔两省2个镇7个村群众修理电器的陈平而建立的“陈平志愿服务工作室”、受因连续33天奋战疫情防控一线而过劳猝死的张承源精神所感召自发组建推广的“张承源式志愿服务队”、昆山与碧江共同打造的综合关爱中心-“昆碧幸福里”、依据党员个人工作特长制定的“八岗八员”……这些无私奉献的专业志愿者及志愿组织,以他们的方式,让文明实践新风吹遍碧江的每一寸土地。

为实现党员群众齐参与、志愿服务全覆盖,碧江区积极探索打造了8+23+N“三级”专业志愿服务梯队,主要以党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在职人员;乡土能人、科技特派员、法律明白人、“五老”人员、先进人物、文艺爱好者、大学生志愿者;春晖使者、春晖社社员;社会志愿服务组织的志愿者和社会公益爱心人员为主。

据悉,全区目前在“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中注册志愿者人数有50933人,占主城区常住人口的15.15%,服务总时长62.6万余小时;在“志愿碧江”微信公众号系统注册志愿者7032人,志愿服务队伍250支,线上服务时长5万余小时。


构建“四纵”层级 完善阵地建设

碧江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设在灯塔街道矮屯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走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墙面上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流程图映入眼帘,展现了碧江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总目标、总方向;倚靠于墙面的展牌上,一张张脱贫笑脸、一幅幅活动照片,生动体现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带来的新思想、新风尚、新气象;而科普体验、图书馆、乡愁馆、道德讲堂、锦绣坊、健身房等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组成部分,以动静结合的方式,开展免费艺体培训、科技科普、学生课后补习等活动。

1624237748632928.jpg

自2019年10月被确定为国家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以来,碧江区依托红色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中心城市区位凸显等优势,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创新思维、独辟蹊径,已建设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6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的“四纵”层级阵地,实现了城镇、社区、行政村全覆盖。各分中心、所、站、点按照满足“展示、宣讲、服务”三个功能的要求,充分整合资源,结合各自特色和优势,打造本地综合性文明实践服务平台。在完善线下阵地的同时,碧江区还充分运用微信群,向群众推送学习内容,开展学习交流,使新时代文明实践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好融入百姓生活,更加便捷服务百姓生活,实现文明实践活动网上网下同步、线上线下互动,广泛惠及群众。


打造“五横”基地 创新活动载体

在碧江区周逸群烈士陈列馆,有一群小小志愿者,他们身挂黑色耳麦、戴着红领巾,用稚嫩的声音,耐心地为入馆的来宾宣讲革命烈士周逸群的故事。

1624237808842350.jpg

周逸群烈士陈列馆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自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开展以来,便被纳入碧江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教育服务基地范围。据周逸群烈士陈列馆馆长陈莹莹介绍:"小小讲解员"是碧江区针对广大青少年开设的志愿服务项目,目的是让广大青少年更好、更深入地学习和了解周逸群烈士的革命精神,更好地传承红色文化,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为突出思想引领、健全载体功能、拓宽服务平台,碧江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结合实际、整合有效资源组建了理论宣讲、教育、文化、科技科普、健身体育五大志愿服务实践基地。五大基地结合自身特点,创新文化载体,通过因地制宜开展经常性、面对面、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明实践活动,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牢牢占领基层思想文化阵地,动员和激励广大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新创建“六项”工程 丰富实践内容

“稻谷刚刚抽穗就发现了病虫害,我马上打电话请专家来,专家通过会诊后,给我发了药,打了药后感觉心里踏实了。”碧江区滑石乡水稻种植户、精准扶贫户谢光洪说。

这是“兴在我家——乡村振兴助力工程”其中一项内容。通过开展“助力春耕”行动、“扶志”与“扶智”、“农技干部下农田”志愿服务活动,下派农技专家和乡镇农技干部到田间地头面对面开展农业有关知识培训,手把手传授科学播种、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实用技术,帮助群众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为深化文明实践,碧江区通过聚焦服务群众所需,打造了“与善仁人·爱在碧江”文明实践六项工程,即:学在我家——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工程、爱在我家——核心价值观教育引领实践工程、乐在我家——文化惠民工程、美在我家一一人居环境优化工程、兴在我家——乡村振兴助力工程、和在我家——邻里守望相助工程。

同时,以六项文明实践品牌工程为母体,根据群众所需衍生分支,设计了一系列群众反响好、社会效益好的志愿服务项目。例如:通过开展“留雁、送雁行动”志愿服务,逐户走访、摸排,建立劳动力就业信息台账,积极与用工企业对接协调,引进刺绣、制衣厂等扶贫车间;在社区“希望工程·陪伴行动”——希望小课堂项目开设舞蹈、书法、绘画、手工刺绣四个兴趣特长班,招募兴趣学生100余人;为有效增强妇女创业就业能力,让指尖技艺变成指尖经济开设的“锦绣计划”志愿服务项目……

如今,在“六项”文明实践工程引领下,具有碧江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体系已经形成。

春风化雨润人心,文明实践正当时。碧江探索的“123456”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模式,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碧江寻常百姓家”,夯实拓展了基层思想文化阵地,丰富活跃了城乡文化生活,真正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 铜仁市文明办

     | 安超

     | 张晓云

    田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