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沿河自治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关于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决策部署,结合县情实际,切实落实“一个目标、四个定位、五项工作、三个到位、提升六大能力”要求,积极推动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实现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更富活力、更有成效、更可持续发展。
高位高效谋划 构建“大版图”
强化组织建设。成立的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由县委书记任主任,县委副书记任常务副主任,其他县委常委任副主任,相关部门为成员。相应成立各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书记任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所长,村(社区)支部书记(第一书记)任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的组织机构,高位高效地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
强化阵地建设。在县设中心、乡镇(街道)设实践所、村(社区)设实践站三级体系的基础上,围绕城区和重点集镇人员密集场所建设24小时新时代文明实践驿站6个。
强化制度建设。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负责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县志愿服务指导中心负责对各乡镇(街道)、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的工作指导和督查考核,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初步形成了“条块结合、对点衔接、长效推进”的工作机制。
目前,该县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县志愿服务指导中心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43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驿站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实现全覆盖。
聚智聚力推动 激活“强磁场”
整合人员强队伍。该县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志愿服务指导中心办公室,负责指导全县实践所、站、驿站的常态化工作运行。截至目前,组建了由党员干部为主的9大志愿服务支队和28支文明实践服务小队,结合脱贫攻坚干部驻村,推动县级志愿力量下沉。各乡镇(街道)、村(社区)结合实际,组建了439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小分队。
立足“两心融合”优服务,深入探索“两心融合”,实现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县融媒体中心“共商共建、优势叠加、融合发展、共建共享”工作格局。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微沿河”和“沿河文明网”开辟“新时代文明实践”专栏,利用“互联网+”云端平台,创新理论宣讲形式,打造“云游学”“云宣讲”“云课堂”线上学习教育平台。
依托项目树品牌,倾力打造“微孝大爱”“绿挎包”“移动拐杖”等30多个优质的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纷纷推出各类志愿服务项目1000多个。截至目前,开展感恩教育、卫生义务清扫,疫情防控宣传等志愿服务共计1280余场次,这一系列志愿服务项目符合群众需求、体现实践特色、传递真情大爱,奏响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大合唱,释放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强大正能量。
用心用情拓展 描绘“新画卷”
推出文明实践“新线路”。该县因地制宜规划打造“善行沿河·和美土家”文明实践示范带,“李子花开·梦里故乡”“古风新韵·绚丽山歌”等4条文明实践主题线路重点展示了农村环境整洁、乡风和美的美丽新画卷,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打造理论宣讲“新阵地”。该县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举办读书会、乡村广播会等形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⒒哟迕褚槭禄帷⒑彀桌硎禄岬热褐谧橹饔?,大力开展移风易俗,引导群众树立厚养薄葬、移风易俗等文明观念。大力开展“身边好人”“最美系列”文明评选和文明创建活动,引导群众向上向善,孝老爱亲,还引导志愿者参与到各项工作中,使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成为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温馨家园。
探索志愿服务“新路径”。该县探索积分兑换机制、菜单式服务等文明志愿服务新形式,不断推进志愿服务个性化、精准化。在全县13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和城区周边文明实践站探索开展“文明有你”积分兑换礼品活动,对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广大群众进行激励,形成了全民参与志愿服务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