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块钱3小时无限次快餐-500块上门4个小时电话号码,可约可空降平台游客登录,约附近100米100块钱4小时

铜仁:群众在哪里 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2022/03/28    来源:梵净云天     点击:981   

在玉屏侗族自治县朱家场镇谢桥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闲之余,村民们都会到广场唱歌跳舞。

“以前,村民晚上回家各忙各的,成天抱着电视手机不撒手,各个小家庭的文化活动也很匮乏。现在,村里有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没事大家就聚在一起唱歌、跳舞,邻里之间交流更多,关系也更加和谐?!贝游镏饰拿鞯骄裎拿?,村民们见证了这一变化。

这几年,在党和国家扶贫政策的扶持下,群众生活越来越好,经济富裕后,精神文化上出现了短板?!熬褪谴蚵榻⒖吹缡?、耍手机,一天不出门,生活显得特别无聊?!贝迕衤奕使缶醯茫挥芯裎幕非蟮纳?,不是小康生活!

如何让村民们精神文化也走向小康?近年来,铜仁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为突破口,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市委常委会先后多次专题研究,并印发《铜仁市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方案》,明确了试点先行、抓出示范、梯次推进、逐步推开的工作思路。

市级成立铜仁市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联席会议,由市文明委领导担任召集人和副召集人,市直有关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负责组织协调推进全市试点工作。

同时,以全县域为整体,以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在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分别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形成三级组织架构,县、乡镇、村三级党委(党组织)书记担任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任、所长、站长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长、支队长、分队长,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挂牌志愿服务促进中心,增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领导力。

“我要谢谢你,因为有你,温暖了四季……”一阵欢快动听的歌声从万山区丹都街道旺家社区的“四点半课堂”传来,教室里,罗军贤正在教孩子们比画手指舞。

罗军贤大学毕业回到万山后,他和其他志愿者一样,加入到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大家庭”。

万山区作为铜仁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之一,始终紧贴群众需求,将志愿者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主体力量,倾力打造“丹心奉献·仁义万山”志愿服务品牌。成立区级志愿服务总队,下设5支服务队,目前,全区已组建志愿服务队291支,注册志愿者28274人。

文明实践效果好不好,关键看群众满不满意。文明实践活动接地气,才有生命力,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经过长期的实践,我市探索出以“单打变协作”破解基层力量不强难题、“理论变家常”破解思想落地不实难题、“文明变礼遇”破解内生动力不足难题、“乐器变武器”破解文化供养不力难题、“服务变项目”破解供需对接不畅难题的“五变”改革模式,真正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同时,为了突破以往政策宣讲中出现的内容单一、吸引力不强的瓶颈问题,我市运用生活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方式,将“大理论”转化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家?;啊保捌胀ɑ啊北湮暗胤交啊?,通过集中宣讲、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等形式宣传科学理论,阐释方针政策,传播主流价值,特别是把习近平总书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撸起袖子加油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通俗易懂的名言金句反复讲、随时讲,让群众耳熟能详、牢记在心。

如今,在全市各地,涌现出“一号文件进田头”、“政策法规进万家”等一批理论宣讲志愿项目,党员干部、文化能人用方言土话讲理论,用文艺节目传政策,满足广大基层群众的政策理论学习需求,受到热烈欢迎。当前,全市共建乡镇精神文明活动中心、农民文化家园及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000余个,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文化活动室、文化长廊)2779个,农家书屋2814个、文体广场2000余个,144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文明实践场所全覆盖,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在身上不断涌现。

     | 铜仁市文明办

     | 安超

     | 张晓云

    田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