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玉屏侗族自治县朱家场镇持续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探索社会治理新路径,形成以镇、村两级单元纵向延伸,实践站横向补充的网格体系,全力打通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强组织建设,破力量“统筹难”。构建“镇级主抓、村级主推、全员参与”的镇、村两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架构,整合“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开展工作,建立镇、村志愿服务队伍120支,开展“三清一改”环境卫生整治360余次、文化惠民活动10余场,注册志愿者1200余人。
强阵地建设,破资源“整合难”。盘活现有乡村大舞台、农家书屋等各类阵地,构筑“全镇覆盖、出户可及、群众便利”的文明实践阵地网络。挂牌成立新时代文明所1个、实践站19个、实践基地3个,建设村史展览馆1个,整合镇中心完小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乡舍研学教育基地、茅坡渔种场科普基地、谢桥村村史展览馆等资源,突出文明实践功能,实现“一个场所、多个主题、多种使用”。
强服务项目,破群众“凝聚难”。组建东西部协作帮扶社工团,走访群众550人次,通过网络对接认领“微心愿”58人。以文化活动进村、家风家训读书月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活动16场次、“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5次。挂牌“文明家庭”210户、“最美庭院”308户、“最美公婆”65户、“最美村民”56人,营造见贤思齐、向善向美的氛围,形成人人传佳话,户户讲美德的良好社会风气。
强制度保障,破机制“长效难”。推行“积分兑换超市”,制定积分兑换标准,将志愿服务时长、身边好人好事、文明行为、废品回收等与积分挂钩,积极探索践行文明实践与基层党组织建设相融合的“谢”党恩、搭“六桥”服务群众机制,多形式把群众凝聚起来、团结起来,让群众成为文明实践的直接参与者、实施者。 (陈华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