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块钱3小时无限次快餐-500块上门4个小时电话号码,可约可空降平台游客登录,约附近100米100块钱4小时

思南:文明实践“心”相融 融出和谐“新”风貌
2022/11/03    来源: 文明铜仁公众号     点击:1289   

2022年以来,铜仁市思南县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提档升级、融合发展要求,积极探索“心+心”融合工作模式,整合县域各类资源平台,深化拓展县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三级文明实践建设,积极推动县乡村三级文明实践阵地建设提质增效。

文明实践中心+党群服务中心,打造便民温馨平台

“政府门前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最近真是焕然一新,便民服务大厅还增加了志愿者,有什么不懂的、不会写、不会查的,都可以找你们帮忙了,以前大家都怕找政府办事,现在好了……”在张家寨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前来大厅办事的群众严易芬满意地说道。近年来,思南县各乡镇(街道)综合利用文明实践宣传教育、引领服务的阵地资源,统筹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党群服务中心两块阵地融合建设,在镇村两级便民服务大厅设置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引导咨询台558个,规范设置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服务群众区,明确专人办公,持续为群众提供咨询引导、代帮代办、“点单派单”等志愿服务,构建党建治理引领干部、文明实践发动群众的双重格局,实现一心多用、一站多能、一岗多责。

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中心,延伸惠民服务触角

七月盛夏,在瓮溪镇安塘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者马羽同队友们利用走村入户访谈的时间,及时发现和了解群众生产生活需求,因地制宜组织村级志愿者帮助年老的村民解决农忙难题。2021年以来,思南县在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加挂“志愿服务促进中心”牌子,各乡镇(街道)、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设置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站,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围绕“群众有所需、志愿有所帮”,组建各类志愿服务队3000多支,通过线上线下、网内网外多种方式收集群众诉求,针对群众实际需求“点单”“派单”,提供群众最需要的服务,解决群众最闹心的难题,以志愿暖民心、以服务聚民意,在为民办实事中不断延伸惠民服务触角,用文明实践教育引导群众,在解决问题中做好思想政治工作。2022年以来,累计组织开展县级惠民志愿服务活动40余场次,各乡镇(街道)累计开展惠民志愿服务活动5000余场次。

文明实践中心+数智管控中心,构筑安民智能网

“邓书记,今天平安数字平台系统里没有看见张清家老人出来活动,我们找几个人一起去看看,担心他年纪大,不小心在家摔倒了……”在张家寨镇檬子树村,驻村干部王再豪正通过村委会的数字乡村显示大屏集中巡查各家各户的安全状况。2022年6月,檬子树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对接联通公司探索推广数字乡村联防联控平台软件,积极搭建数智化“云喇叭+摄像头”,通过平台智能语音转送,村工作队在手机上就能将最新的理论政策及相关的工作消息通过平台发布到每家每户,不仅能随时通过网络解读方针政策、召集群众议事论事,让本村群众和在外务工的群众也能随时观看家中动态,还能通过日常巡查及时发现、解决问题。截至目前,县域内各乡镇(街道)文明实践阵地累计安装平安守望、百姓小视频等各类数字乡村平台101个,通过整合文明实践中心与数智化管控中心,有效利用云平台构筑了安民智能网,助推数字赋能乡村治理。

文明实践中心+综治工作中心,建设利民平安家园

“搬迁群众最初到这来的时候,我们的管理难度相当大,时不时有人打架,还有人从高处扔垃圾下来,后面我们明确了‘楼栋长’,让他们成为社区治理的主人,自然就和谐了。”双塘街道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擂台比武”座谈会上,丽景社区党支部书记张胜标运用案例分享、经验交流的方式,讲述了社区治理从最初的手忙脚乱到现在的得心应手这一转变。近年来,思南县依托“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工作机制,将529个村(社区)划分为4399个网格,选配16990名“联户长”(“楼栋长”),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整合综治工作体系和队伍力量,同步组建平安治理志愿服务队,充分发挥网格治理优势,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处置体系,通过走访、工作群等形式,发现收集群众诉求、矛盾纠纷、意见建议等信息,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调处、安全常识宣传、交通文明劝导等志愿服务活动近万次,有效整合了综治委员、“联户长”等志愿力量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宣传引导,加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真正发挥两个中心协调指挥调度作用,搭建共治共享的桥梁纽带,守护千家万户安宁,建设利民平安家园。(王永美) 

     | 铜仁市文明办

     | 安超

     | 张晓云

    田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