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松桃苗族自治县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健全组织体系,优化志愿服务,着力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加强阵地建设 搭建实践平台
完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不断建立健全运行机制,积极开展文明实践工作。打造“1+13+N”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突出“党建”和“文化”的引领作用,搭建“学习、活动、服务”阵地平台,目前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469个。组建“汝阿雅”“一馨一益”“艺来香”“法润黔松”等特色志愿服务队伍13支,孵化志愿服务精品项目39个,把“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落到实处。蓼皋街道育才社区易地搬迁安置点不断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保障搬迁安置点“事事有人管、事事有落实、事事有回应”,使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成为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
完善队伍建设 健全组织体系
建立健全文明实践服务体系,各乡镇(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配备2名宣传干部从事文明实践工作,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配备1名新时代文明实践员。同时,组建理论宣讲、科技科普、文化体育等志愿服务队伍500余支,建立志愿服务积分兑换制度,用好志愿服务“点单”平台。在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完成群众所需志愿服务,形成“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四单服务模式。截至目前,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2万余场次。
加大理论宣讲 传播主流思想
充分发挥“新时代讲习所”、文明实践阵地、农家书屋等平台作用,利用文化广场、宣传栏、广播、微信群等,开展政策宣讲、农村实用技能培训等活动,举办大型“体育活动”“我们的节日”等活动500余场次,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之前群众只能通过电视获取最新理论知识,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如今通过线上线下宣讲、面对面交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理论宣讲,进一步凝聚群众思想共识,提升群众文化素质和致富技能,有效助推乡村振兴。
丰富活动开展 倡导文明新风
挖掘各(村)社区优势资源,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基础,倡导文明新风”为主线,依托“1+13+N”志愿服务队,每月开展政策宣讲、移风易俗、文艺体育等活动1000余场次。同时,广泛提倡“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党员带头开展“交新房扬新风”“文明祭扫”等活动,引导群众自觉抵制封建迷信、厚葬薄养、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
积极服务群众 弘扬社会正气
围绕“强宣传、重引导”“筑阵地、建体系”“树新风、革陋习”“聚力量、优服务”四个方面,紧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移风易俗、文明城镇建设等重点工作,定期开展理论政策、法律法规、科学文化、实用技术等系列主题活动,并鼓励各村(社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有效运用群众身边的先进事迹、典型案例、感人善举去教育群众、感化群众。(胡伟 周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