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印江自治县博物馆,记者被一件汉代铜釜吸引:釜口如盘,釜身似坛,青斑布满全身,几处破损的痕迹,仿佛在幽幽述说千年岁月。
“这是汉代的铜釜,它是一种军用的炊具。1989年出土于印江新寨的九道拐,是我们博物馆历史最久远的文物……”印江博物馆副馆长李英说。
除了汉代的铜釜,还有元代的八思巴文钱币、清代的日晷指南针、土家人的八宝铜铃舞具,这些珍贵的文物见证着印江悠久的历史与厚重的文化。
传承历史文脉,汲取前行动力。数千年的历史与文化积淀,凝聚成一股磅礴力量,激励着印江广大干部群众继往开来、担当作为、创新创造,奋力开创美好新未来。
文昌雅韵 文润山乡
印江坐落于武陵山脉主峰的梵净山西麓。千百年来,土家、苗、汉等民族在灵秀的山水间繁衍生息,虽饱受山水之困、劳作之苦,却有书香传世、耕读传家。
在印江中学的校园里,明清时期修建文昌阁与依仁书院,经历数百年的岁月沧桑,依然散发着浓浓的文化气息,成就了“文昌汇雅韵,依仁传古风”的佳话。
印江历史上人才众多,严寅亮是其中的代表。一百多年前,走进北京城的严寅亮踌躇满志,挥毫写下“颐和园”三个大字,印江书法文化开始崭露头角。
数百年来,翰墨飘香的印江,以严寅亮为代表的书法名家辈出,璀璨夺目,铸就了“中国书法之乡”的闪耀品牌。
印江的民间文化丰富,土家花灯、长号唢呐等是其中典型。广大群众在耕作之余,跳起花灯、奏响唢呐、打起金钱杆、唱起土家山歌,形成了独有的民俗风情。
正是这种浪漫与风情,成就了翰墨书乡、福寿印江。中国书法之乡、中国长寿之乡、中国名茶之乡、长号唢呐之乡等一张张金色名片,为这个山区小县注入了不竭的发展动力。
以文铸城 以文化人
傍晚时分,印江书法文化广场上人群熙熙攘攘,生动形象的雕刻雕塑,在夕阳下格外耀眼。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也是经济发展的动力。
新时代,印江建设文化强县,坚持以文铸城、以文化人,在传承优秀文化中激发奋进之志,凝聚发展之力。
印江书法广场,融入书法文化,彰显了书乡魅力。而印江的文昌广场,则汇聚文昌雅韵,彰显了城市气质。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印江博物馆建成并对外开放。该馆包括民族历史陈列馆、书法文化馆、礼遇五洲馆,珍藏文物数千件,成为印江城市“新地标”。
“翰墨飘香·书法印江”,这是印江的城市名片。为让城市更有书卷气,近年来该县着力构建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全力推进城市阅读空间和全民阅读进广场、进社区、进医院、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
记者在文昌公园的文昌书苑见到,每天晚上前来阅读和购书的市民络绎不绝。据介绍,该书苑是铜仁市首家无人值守的智慧书店。
除了文昌书苑,该县已在县医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非遗馆、印江中学等地建成多个公共阅读场所,并全部免费对外开放,阅读悄然成为一种新时尚。
不仅如此,该县还培育和聚集了一批地方文化的传承者、收集者、记录者,他们致力于地方文化的挖掘整理,为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作出了积极贡献。
今年初,《印江文化导览》一书发布,引起广泛关注。据了解,该书收集整理印江自殷商迄今3000年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文学艺术等文化信息。
参与该书编辑的田波告诉记者:“县里高度重视地方史志、文化书籍的编撰工作,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充分保障?!?/p>
以文铸城,更要以文化人。印江扎实开展文明县城、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校园、文明家庭“五大创建”活动,用文明之花凝聚发展动力,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文旅融合 文盛业兴
今年4月,印江第三届美食文化节上,印江“十二宴席”集中亮相展示,引来大量游客品尝、拍照和点赞。
印江“十二宴席”,是印江土家儿女在传统烹饪技巧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的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开发的茶宴、菇宴、长寿宴、会师宴等12桌土家宴席。
每一桌宴席,都有12道特色菜品。每一道菜品的取材,都来自梵净山净水间??梢运?,“十二宴席”既是土家美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也是山乡产业发展结出的硕果。
美食是桥梁,文化是纽带。美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有力推动了消费、激发了活力,也促进了农业、旅游等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近年来,印江不断挖掘和整理历史文化,充分用好中国书法之乡、中国长寿之乡等文化品牌,通过以文兴业、文旅融合等方式,推动高质量发展。
记者在该县紫薇镇团龙村见到,村民吹响长号唢呐、捧出迎门茶、摆起长桌宴,用土家人最古朴热情的方式迎接游客。
据介绍,该村按照“旅游+文化”的思路,重点对土家民俗文化、贡茶文化、美食文化等进行挖掘、提升、包装,不断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增强旅游吸引力。
团龙村是梵净山西线旅游发展的一个缩影。该县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理念,把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等融入梵净山西线旅游发展的过程中,打造独具魅力的“梵净山西游记”旅游品牌。
文昌汇雅韵,书乡墨痕新。迈步新时代,印江正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坚持以文铸魂、以文兴业、以文化人、以文惠民,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实践为振兴发展凝聚更多内在动力。(杨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