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志愿服务就跟进到哪里。近年来,大龙开发区聚力打造“黔东门户·德行大龙”志愿服务品牌,始终坚持群众视角,从搭平台、建队伍、办活动着手,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全力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文明实践在基层一线“活”起来。
阵地资源活起来
按照“一个目标、四个定位、五项工作、三个到位、六个能力”的总要求,立足中伟铜仁(上市主体)产业基地、乌江水电大龙分公司、沪昆高铁铜仁南站等新时代文明实践点,不断深化拓展文明实践阵地建设,实现文明实践阵地全覆盖且不断向工业园区延伸,“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政务服务中心”两心相融成效显著。目前,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34个。
开展“低碳健步跑 文明健康行”五一活动。
与此同时,广泛吸纳辖区党员干部职工等,建强党员先锋、大龙街道、麻音塘街道、大龙社管局、就业帮扶、关爱职工、青年、巾帼8支志愿服务队伍。今年以来,该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集中示范活动5场次,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展理论政策宣讲75场次、文化活动34场次、科普宣传活动43场次、健身体育活动6场次,参与志愿者近1000人次,惠及群众近20000人次。
内容形式活起来
大龙开发区交巡警大队在各学校周边开展“护学岗”专项行动,采取分组别、流动巡查的方式,有效整治车辆超载、乱停乱放、机动车驾驶未戴头盔等问题,营造更加文明的交通秩序。在德龙新区首届新市民(农民工)运动会暨新时代文明实践集中示范活动中,通过拔河比赛、负重跑、掰手腕等方式,让广大群众在浓厚的娱乐氛围中,感受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这样一个个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开展“护学岗”专项行动。
在大龙开发区,8支志愿服务队伍立足工作职责,充分发挥作用,大力开展先进典型选树、优良家风培育、深化移风易俗等活动,将乡风文明建设、文明城市创建融入文明实践活动中,向基层、向村居、向企业项目延伸。
服务模式活起来
志愿服务是文明实践的主要活动形式。大龙开发区紧紧围绕群众“急难愁盼”,明确志愿服务重点任务、活动计划,与“我为群众办实事”相结合,优化创新服务模式,并将志愿服务与大龙开发区重点工作、部门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有效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和精神困惑,让文明实践工作实现了有深度、有厚度、有力度、有温度。
开展环境卫生整治。
如今的大龙开发区,就业招聘、拆窗破网、人才培育、消费维权、植树造绿、关爱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等工作持续开展,既提升城市颜值气质,又惠及广大群众。
文明实践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下步,大龙开发区将持续深化文明实践工作,把文明实践阵地延伸到群众身边,把志愿服务精准送到群众身边,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让文明之花在大龙开发区越开越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