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块钱3小时无限次快餐-500块上门4个小时电话号码,可约可空降平台游客登录,约附近100米100块钱4小时

沿河:打好文明实践组合拳 厚植文明新风尚
2024/12/02    来源:微沿河     点击:464   

今年以来,沿河自治县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树文明新风·做时代新人”为主题,紧紧围绕“一个目标、四个定位、五项工作、三个到位、六种能力”总要求,坚持“价值引领、为民服务、整合资源、志愿服务、重在实践、探索创新”的工作原则,筑牢县、乡、村(社区)三级平台建设,抓实志愿者主体力量,拓展志愿服务基本形式,持续加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探索建立常态长效机制,全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落地见效,努力打造文明实践“升级版”。

筑牢文明实践服务阵地

传递文明理念引领文明风尚

该县以基层党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为抓手,不断完善阵地功能,强化志愿服务功能,以“五有”为标准,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打造成宣传政策、传播思想、凝聚人心的综合平台,实现文明实践活动常态化,不断提升群众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文化自信。

建强用活阵地。坚持社区党建示范引领,盘活整合现有资源,充分利用村(社区)空间打造学雷锋志愿服务站、清廉文化长廊、新时代文明实践大讲堂等特色活动阵地,将宣传文化思想工作、清廉社区建设、志愿服务、党员教育等与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充分融合,融入居民群众生活中,引导辖区居民群众主动参与社会治理,让社区自治、法治、德治充满活力,全面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动基层治理效能不断提升。依托党员活动室、党群服务中心、广场、院坝等现有场所,立足活动阵地现有资源,凝练活动特色,优化活动环境,联合各部门、“双报到”单位、爱心企业和组织孵化志愿服务项目,统筹整合各方资源,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开展。充分利用“山歌沿河”“微沿河”等媒体平台,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主题主线,开设理论宣讲、志愿服务、文艺活动等板块,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把党的创新理论和政策法规传递到千家万户。

持续优化阵地。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以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为主体,遵循实际、实效、实用原则,坚持“服务功能最大化、办公功能最小化”,加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阵地功能统筹,围绕议事协商、文化浸润、便民服务、党群活动等功能,整合资源,打造科普基地、文体活动、群众说事室、图书阅览室、积分超市等区域,为群众提供多方便利服务。针对功能不完善、设置不合理的社区阵地,制定提升整改方案,认真清理和规范活动阵地牌匾悬挂及上墙内容,保障功能布局合理、标牌悬挂规范,提升阵地吸引力。

充实文明实践志愿力量

精准服务助推基层共建共治

为充实文明实践志愿力量,该县积极发挥党建工作“纽带”作用,依托“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社会治理机制,构建“社区党组织+网格+志愿者”的组织架构,以网格为基础,分片区、定时段、常态化、全覆盖式志愿服务活动,以点带面充分融合各个层面的志愿力量,激发基层治理活力,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充实志愿队伍。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坚持把志愿者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主体力量。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紧紧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月度安排与计划,积极动员辖区单位、学校、家庭、社会、企业及广大群众、爱心人士、志愿者等各方面力量参与各类志愿服务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志愿者参与文明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组建理论宣讲、卫生健康、科技与科普等志愿服务队,以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为纽带,搭建平台,整合资源,联合开展“三下乡”“学雷锋·文明实践我先行”“垃圾分类我在行”“移风易俗宣传”“网络安全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让“文明志愿”之花盛开在辖区各个角落。目前,全县已注册志愿者达到87500人,组建志愿服务队伍163支。

创新活动方式。该县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平台优势,整合志愿服务资源,健全完善“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的志愿服务模式,以小品、快板、金钱杆、傩戏等方式推出一批批文艺节目,广泛开展理论宣讲、文化文艺、科技科普、政策宣传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

同时,充分利用传统节日、纪念日等契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平台载体,组织志愿者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如:春节期间,组织全县志愿者开展“我为家乡代言”“我为家乡送春联”“我们一起过大年”等主题活动;清明节期间,组织党员干部、青年志愿者、巾帼志愿者等开展“缅怀革命先烈·弘扬传统文化”清明节纪念活动;在儿童节期间,组织留守困境未成年人及家庭成员开展“关爱留守未成年人·共建幸福家园”关爱活动;在新学期开学期间,组织学生开展“扣好人生第一??圩印薄巴南虻场薄扒抗葱擞形摇钡戎魈馐导疃辉诮淌谄诩?,组织教师志愿者开展“躬耕教坛·强国有我”“传递师爱·共建和谐校园”教师节等系列活动……

今年来,全县共开展理论宣讲10000余场次、送戏下乡50余场次、送电影下乡20余场次、关心关爱留守老人与留守未成年人200余次、科普知识宣传活动1000余场次、爱心义诊活动2000余次、各类志愿服务活动30000余场次。

抓好文明实践主题活动

提升文化底蕴凝聚思想共识

为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不断提升文化底蕴,凝聚思想共识,该县依托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以“理论宣讲”“文化服务”“教育服务”“科技科普服务”“健身体育”为载体,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将文化盛宴送到群众家门口,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升全县人民的幸福指数和满意度。

抓实活动开展。结合本地资源优势、文化特色以及群众喜好,聚焦传统节日、重要节庆等时间节点,开展接地气、聚人气、有生气的文明实践活动,不断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新路径,营造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文明实践浓厚氛围。

开展“党的声音进万家·创新理论润民心”主题实践活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组织志愿者和乡村干部,组建“乡(镇、街道)宣传委员+先进典型”“村(居)党支部书记+先进典型”的宣讲队伍,同时利用群众会、院坝会等村民小组会议,通过“乡村夜话龙门阵”“院坝协商”“理论宣传二人讲”等方式向群众宣传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针对特殊人群组织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入户,通过小切口宣讲大道理。今年来,全县累计开展各类宣讲活动8000余场次,覆盖群众30余万人次。

开展“童心倡文明·争做好少年”主题实践活动。依托中小学校,黔东革命根据地、档案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力开展“红色故事演讲”“童心向党”“网上祭英烈”“我向国旗敬个礼”“观看红色电影”“诵读红色经典”等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让未成年人更好地了解党的历史,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鼓励未成年人积极参与“文明出行”“文明餐桌”“文明旅游”“垃圾分类我先行”等志愿服务活动,让他们在新时代积极作为,努力践行新时代的使命和担当,充分发挥个人力量,形成小手拉大手示范带动全社会更多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新格局。同时注重挖掘和宣传青少年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型,通过评选“新时代好少年”“最美少年”,以榜样的力量引导和激励未成年人崇德向善,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今年来,全县累计开展各类爱国主义教育活动600余场次,覆盖群众10余万人次。

开展“奋进新征程·争做文明人”主题实践活动。以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为载体,“文明在行动·满意在沿河”为抓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主心骨作用,以村(社区)党组织为主导,通过“四议两公开”的程序,不断规范完善村规民约;推行“积分兑换”管理机制,围绕乡村治理、移风易俗、文明新风、和谐友爱、科技致富等方面,明确评分标准、量化评分细则,引领家庭新风尚,实现以“小积分”推动“大治理”、倡导“大文明”。结合“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工作机制,线下结合赶集日、入户等方式发放移风易俗、文明市民手册等宣传册,引导群众养成文明习惯,线上依托“三微一端”等媒体平台多维度教育引导群众树立讲文明的新风正气,同时还组织群众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通过环境卫生大整治、野广告专项治理、垃圾治理、污水治理以及环境卫生知识宣传等,引导群众讲卫生、尚文明、树新风。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按照季度开展“最美家庭”“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并颁发流动红旗和发放奖品,让先进典型成为身边的榜样。今年来,全县累计开展各类宣传活动40000余场次,评选选树典型200余人,覆盖群众40万余人次。

开展“唱响新时代·舞动新生活”文体实践活动。依托“我们的节日”“三下乡”等载体,今年来,沿河开展了30余场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包括“探秘古思州·沿河过大年”非遗七天展系列文艺演出活动、“迎新春·平安杯”篮球赛、沿河路边音乐会、“我们的节日·端午”新时代文明实践集中示范活动暨沿河第八届端午节赛龙舟活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过中秋、沿河“洞”感篮球赛、“沿河·巴西”足球友谊赛等,共吸引群众30余万人参加,以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文化文艺文体活动,浸润群众心田。

强化舆论引导。在县属主流媒体平台开设“文明实践 沿河风采”专题栏目,刊发文明实践工作新闻稿件150余篇次。创新策划“文明公约”“黔沿普法”“文明之光·沿河之魅”等主题,积极与央媒、省媒、市媒对接,精准推送活动开展情况,赛龙舟、爱心护考、“洞”篮等文明实践活动纷纷亮相央视?;橹绱罂А⑼绱锶?、自媒体从业者参与文明实践活动,依托网络传播优势,以自媒体视角向广大网民展示沿河文明实践的建设成果。(杨小丽 冯忆)

     | 铜仁市文明办

     | 安超

     | 张晓云

    田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