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江河畔,流光溢彩中南门映衬城市璀璨;梵净山下,乡村振兴产业带牵引乡村发展。逐梦前行,踏着文旅融合发展步伐,梵山净水演绎着精彩“蝶变”。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对铜仁“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奋力创建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的发展定位,全力加快推进“一区五地”建设,着力构建以梵净山文化旅游创新区为龙头、区县精品景区为节点、乡村旅游点为支撑的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高质量实施“旅游+”发展战略,推动文化旅游胜地建设迈向新台阶。
旅游绘新图,黔东客盈门。铜仁地处黔湘渝结合部,自古山奇水秀、人文厚重,为走好“旅游+”发展新路,我市将优质资源转变为旅游产业发展动能,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建设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和乡村振兴产业带,打造新产品、新业态,开拓新场景、新玩法,全力以赴为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旅游体验,“梵天净土·桃源铜仁”品牌越来越响,秀美梵净山,美誉度和竞争力与日俱增。
“古城”焕“新颜” 引出新玩法
“游在梵净山,乐在中南门”。
今年9月,经过更新改造的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鸣锣开市”,成为各地游客争相打卡的铜仁旅游新地标。
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位于铜仁主城区中心地带,是铜仁市乃至贵州省仅存的一片最为完整的明清历史文化街区,迄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依山傍水,景色宜人。在充分尊重历史和发展现状的前提下,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以珍贵的历史遗迹和浓厚的人文底蕴为支撑,在景江河畔筑起一道文化旅游长廊,勾勒出一幅“古城焕新颜”的旅游发展盛景图。
这盛景之下,民居建筑、历史遗迹保存完好;数十个标志性景点,既有历史韵味又融合现代元素。
这盛景之下,茶文化、市井文化、儒家文化等六大文化体验区井然分布,梵净组团、府街组团、书院文庙及东山组团等七大功能组团有序排布,塑就景区发展新格局。
这盛景之下,老铜仁的历史印记与新城镇的“烟火气”交相辉映,共同展示着铜仁“梵天净土·桃源铜仁”的良好城市形象,静候八方来客。
立足景区发展新定位,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积极引进缺失的新兴旅游业态、开发旅游新产品、挖掘旅游新看点,打造出一批具有“沉浸式”体验功能的旅游消费项目,让游客在百业百态、百景百象、百味百坊中领略多彩中南门的无穷魅力。
——“吃”在中南门。民以食为天,景区以“吃遍贵州”为理念,打造出集贵州各地特色美食于一堂的铜仁大食府,针对新派黔菜不断进行菜品创新,充分挖掘本地的绿色食材和民族餐饮,推出苗王宴、全竹宴、药食同源的健康养生宴等多种民族特色餐饮品牌,满足游客舌尖上的需求,让游客能够一站式“吃遍贵州”的同时,还可以观赏少数民族的非遗文化演绎,感受独具特色的餐饮美食文化。
——“购”在中南门。为加大铜仁旅游商品的展销力度,形成贵州风物的特色和亮点,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强强联手的发展思路,引进“礼遇铜仁”特色文创旗舰店,店内以MODIMONKEY(毛弟)为品牌标识,根据国潮时尚风格进行产品包装,打造出上百款旅游文创商品,吸引大批游客驻足购买。
——“养”在中南门。“夜郎无闲草,黔地多良药”。中南门内的梵净医馆以南京同仁堂百年品牌为依托,整合全国知名的老中医、大国医诊疗资源,引进一流的健康诊疗设备,融入铜仁本地民族医技和药方,通过文旅发展平台宣传健康养生、开展国医问诊、组织专家讲座、推广民族医技、销售地道药材,成为铜仁打造医养康养品牌、满足人们对健康生活的高品质需求的重要载体。
文化和旅游业态集聚、产品和服务供给丰富、游客量和“夜经济”持续攀升,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正在“活起来”“火起来”。
初冬夜幕下,中南门的古街古巷中,藏着夜晚的热闹与精彩,人来人往的游人在这里留下欢声笑语,又随着影子一起融入绝美夜色中。
为丰富景区夜间经济业态,满足游客夜生活消费需求,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按照市场化思路招商,引进了国内知名的文化生活娱乐品牌,形成以年轻、活力、时尚为代名词的酒吧一条街,打造了丰富的夜间文化旅游生活环境,进一步繁荣了景区“夜经济”,更好地满足各地游客品质化、多元化、便利化的旅游消费需要。
今年9月26日至28日,以“强产业融合·促旅游提质”为主题的2021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和第十六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铜仁市成功举办,作为大会主场地的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吸引八方来客游玩参观,释放着“爆棚”的人气。国庆假期,该景区更是名副其实的“打卡胜地”。
三江汇聚、千年逐梦,幽幽古色记录历史沧桑、璀璨文明;网红打卡、激情飞扬,缤纷夜色装点流光溢彩、不夜铜仁。超高的人气、亮丽的街景和丰富的业态,让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的经济效益得到快速提升,在加快促进后疫情时代消费回补升级中释放强劲动力。
而在新潮之下,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并不缺乏历史的厚重感。为充分展示铜仁非遗文化,彰显民族特色和亮点,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在坐落于东山之下的飞山宫内设立非遗文化展示中心,将箫笛、傩戏、木偶戏、花灯戏、说春、土家族民歌、四面花鼓、金钱杆、万山鼟锣等铜仁民族文化项目植入飞山宫,进一步丰富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的文化内涵,彰显铜仁非遗的独特民族魅力,让非遗走进现代生活,让民族文化焕发新的光彩与活力。
“新潮”与“古老”碰撞,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旅游产业迸发出澎湃动能。
一条产业带催生新业态
“一带双核”一头是世界自然遗产地梵净山,另一头是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如何实现两者间的高效连接,让铜仁全域旅游格局迈向新高度,让乡村振兴战略走深走实,“乡村振兴产业带”在这一背景下顺势而生。
提到乡村振兴产业带,最具代表性的是一条马拉松智慧赛道。这条红色大道一头连着产业、一头连着乡村,成为充满人气的乡村振兴产业带上的一道绚丽美景。
红色橡胶跑道、绿水青山环绕、沿途乡村美景,每逢周末,这条马拉松智慧赛道便成为铜仁市民近郊游和周边城市游客自驾游的最佳之选。赛道起于碧江区八官溪河岸,沿途经过20余个村寨,抵江口县两河口游客集散中心,赛道全程设置有跑步驿站、心率采集等智能化设备,数据化、可视化的设施配置,成就了市民体旅相融的健康之旅。
农耕文化、民族文化、乡愁文化纷纷绽放最美姿态。俯瞰之下,“山水相依、景田相望、农旅相生、文产相融”的乡村振兴产业带跨过一个个桥梁相融相依,健康休闲、舒适惬意,纵情此间总能让人不虚此行。
一条乡村振兴产业带,连接了山水画卷,也催生了铜仁旅游新业态。
在“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当下,乡村振兴产业带上催生了新业态,让许多本地群众由此端上了“新饭碗”,吃上了“旅游饭”。
不仅如此,在这条乡村振兴产业带上,还有着许多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创业就业,他们正享受着乡村振兴产业带所持续释放的旅游经济“红利”。
在碧江区坝黄镇木弄村红董组,山水风光,动物彩绘,剪纸文化,农耕文化等重现农家房舍,成为铜仁乡村振兴产业带上的又一道风景线。随着乡村振兴产业带日益红火,位于其中的红董驿站更是游客青睐之地,智慧马拉松展示厅、名优特产展示区、星空草坪等活动景区一应俱全。
如此丰富多彩的旅游项目,农家乐便成了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红董组的兄弟农家乐,一桌桌客人,或大快朵颐,或谈天说地……一幅幅景象,呈现出来的是产业带上越来越旺的人气?!拔乙郧熬驮谡饫锟┘依?,但是以前人少,现在乡村振兴产业带修起了,客人比以前翻了几番,我现在开农家乐越来越有干劲!”兄弟农家乐的经营者笑着说道。
红董组的李亚平,以前一直以务农为主,如今也瞅准机会,开了个便利店,平均每天下来,也能挣到不错的收入。乡村振兴产业带建成后,周边的农家乐、便利店等数量均有了明显增加,人气和财气聚集更是越来越多。
蜿蜒的智慧跑道穿越过江口县坝盘镇挂扣村,绵延8公里,孕育着无限生机。2020年的夏天,挂扣村遭遇洪魔肆虐,一年多过去,如今的挂扣村,已经重新焕发出蓬勃活力。在这条绵延山间的产业带上,有着翠绿的茶园景观、美轮美奂的观光梯田、500亩的产业坝区,还有着各种各样的精品果林……
“省委明确把挂扣村纳入贵州省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建设50个试点村之一,市委提出加快我县撤县设区、大力推进‘乡村振兴产业带’建设,县委明确提出把坝盘建成铜仁与江口的重要连接点,这些政策都为我镇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机遇,挂扣村是我镇乡村振兴产业带上辐射最大的村,我们对此作出了大量提前规划的工作?!?江口坝盘镇党委副书记覃芳丽说道,下一步,挂扣村将在现有景观的基础上,增加观光长廊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事体验、果蔬采摘等体验项目,进一步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做强旅游产业。
如今,在过境挂扣村的乡村振兴产业带上,已规划建设有梵净山“群山之心”精品民宿项目,未来还将与坝盘镇打造的”“龙虾特色小镇”相结合,开发乡村旅游的新业态,进一步吸引和留住游客。
“以前常常有外地朋友问我,来到铜仁可以去哪里玩?现在只要带上朋友从城中心玩到城郊就行了,真的到处都是景点,哪里都好玩!”长期居住在铜仁的外地人黄丽丽开心地说道。
以山水为根、用文化铸魂。近年来,我市坚持把本土文化融入到旅游发展中,将现代新鲜玩法与厚重历史底蕴相结合,全方位涵养产业生态、丰富旅游业态,打造全域旅游新格局,文化旅游业实现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一举成名天下知”的跨越。
逐梦前行,铸就美好未来。当前,我市正在大力推动旅游产业化,着力推动旅游大提质、经济大发展,奋力向着打造国际国内一流山地旅游目的地、一流度假康养目的地目标迈进,旅游产业方兴未艾,未来更是可期。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写满“诗和远方”的梵天净土·桃源铜仁期待您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