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块钱3小时无限次快餐-500块上门4个小时电话号码,可约可空降平台游客登录,约附近100米100块钱4小时

改革活力迸发!铜仁阔步新时代
2022/03/08    来源:梵净云天     点击:625   

深冬时节,寒意浓浓,大龙经济开发区的发展热潮却如火如荼、温暖人心。

在黔东这片改革创新高地上,发展的主线愈发清晰。率先在全省探索政务服务"2+2+2"一窗通办新模式,铜仁凤凰机场开通临时航空口岸和乌江水运全线复航,中伟公司、汇成新材料、红星锰业等企业部分关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等,利好政策接踵而至,政务、金融、贸易、大数据等多领域开启了先行探索和创新实践。

光阴荏苒,初心依旧。2022年3月,中伟新材料成功上市一周年之际,铜仁这片改革开放试验田,迄今已有备案外贸企业495家,实绩外贸企业35家,外资企业43家。

十年来,铜仁坚持向改革创新要动力、向扩大开放要活力,发展动力活力持续增强,发展动能在改革开放中取得重大突破。

从"外贸空白"到融入"一带一路":开放型经济发展雏形初显

地处武陵山腹地的铜仁,千百年来受地理条件的限制,广大群众只能"依山而生,临水而活",逐渐有了人们口中"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谚语。

"贫困落后"伴随着曾经的铜仁,自身"难以走出",又何谈引进。摆脱贫困迎来新机,铜仁已迫在眉睫。

2011年,铜仁撤地设市迎来发展,铜仁市稳扎稳打,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对外开放战略,抢抓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新机遇,围绕"一区五地"发展战略,奋力打造内陆开放要地。

"十三五"以来,铜仁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推进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工作,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发展,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发展战略,开放型经济基础和规模总体呈现出稳中有进、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全面发展的开放型经济格局逐渐形成。

十年跨越,铜仁凤凰机场开通临时航空口岸,乌江水运全线复航,高速出省通道增至6个;黔东无水港、大龙保税仓建成投运,铜仁海关挂牌成立;成功举办梵净山国际天然饮用水博览会、梵净山生态文明论坛、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铜仁分会、梵净山抹茶大会等系列重大开放活动……铜仁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知名度影响力持续扩大!

2021年,全市完成实际利用外资1102万美元,同比增长83.67%,10个区县加上大龙经济开发区和铜仁高新区均有实绩外贸企业,打破我市一直存在的外贸"空白县"的僵局,实现全市外贸业务"全覆盖"和全市外贸经济的全面发展。

瞩目武陵此处好。如今的铜仁,俨然已是"贵州东大门""贵州向东开放的桥头堡",这是十年发展成就赋予他的美好寄寓。

走好2022年的奋起之路,铜仁将持续扩大对外开放,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同时,积极支持外贸外资企业向开发区集聚发展,扩大抹茶等优势产品出口量,壮大开放型经济,并一如既往办好水博会、数博会铜仁分会、梵净山抹茶大会和第十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暨文化旅游产业招商推介会等重大开放活动,提升铜仁知名度和影响力。

当"魅力铜仁"遇上"开放铜仁",开放合作的道路必会越走越宽。


从"逐案审批"到实现"一网通办":企业群众办事实现"零跑腿"  

"我们从千里之外的上海而来,企业选择落户万山,是被当地党委政府的诚意所打动。"铜仁筱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波坦言,刚来时办理相关证件也很方便,一两天就审批下来了。

以诚相待引企业,简化手续留企业,该公司并非个例。近年来,铜仁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整合打造"12345"政务服务总客服,在全省率先探索政务服务"2+2+2"一窗通办新模式,市县乡村四级政务服务实现"一网通办",高频事项实现全省通办、跨省通办,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天以内,企业、群众少跑腿成为现实。

一张网打破地域时空的限制让群众企业异地能办事、办好事;一个邮递搞定企业群众"来回跑""折返跑"舟车劳顿成本;一个电话解决群众揪心事、操心事、烦心事……这是铜仁这些年来的重大成就。

落实"证照分离"改革。对改革涉及的100项审批许可事项,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告知承诺、优化准入服务四种方式实施"证照分离"改革。自2018年11月实施"证照分离"改革以来,累计惠及企业数达33844户,加快了市场主体开业速度。

压缩企业开办时间?;菩衅笠悼?quot;一网通办"、"一窗通办"、"零见面"改革和个体工商户登记制度改革,整合申请材料,精简办事流程,通过抽查全流程企业开办时间来看,实现企业开办7个环节、1份材料、1个工作日,最快实现3.5小时办结。

提升网上办理效率。扎实推进网上办理,加大对群众关切度高、办件量大的事项在线办理的宣传力度,将网上办理率纳入对进驻部门考核范围,推进网上办理率不断提升,市级48个部门245项服务事项通过市级行政审批平台网上办理,网办率占窗口业务的20%。

五年来,铜仁不断破解企业"准入不准营"等问题,使全市营商环境有效优化,全市新增市场主体20.7万户,营商环境指数连续两年全省第1,铜仁成为中国(区域)最具投资营商价值城市。

"减"上更"简","变"中更"便",铜仁用速度打开活力之门,让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从"一穷二白"到进阶"国际水平":发展的创新能力明显提升          

时下,走进大龙经济开发区,红星锰业、汇成新材料、能矿锰业等企业开足马力复工复产,力争为铜仁第一季度生产添砖加瓦。

"谈农业大半天,谈工业一支烟",十年前外地客商的言语,极大地刺激着铜仁人的神经。

一直以来,铜仁就以生态环境良好而闻名。但工业基础薄弱,工业总量小,传统产业占比大,制约着铜仁的发展。

要在武陵"深闺"换道超车,创新必不可少。

如何变?关键在一个"新"字。对铜仁而言,唯有着力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全面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才能做大做强工业产业,才能牵引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抢抓机遇,新兴产业不断兴起。铜仁抢抓全省打造十大工业产业的发展机遇,突出抓好新能源新材料、抹茶加工等重点产业发展,全力以赴培育工业经济增长点,"十三五"期间十大工业产业占工业总产值96.2%。

集群发展,打造企业发展新引擎。坚持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深入实施千企改造工程,促进工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围绕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通过培育和引进一批龙头企业,聚焦建链、补链、强链、延链,不断推进产业链向价值链中高端挺进,实现了"十三五"期间规模企业升级改造全覆盖。

数字引领,加快园区产业结构优化。推动企业能力上云、管理上云、过程上云、设备上云和大数据应用上云"五星上云"模式,铜仁高新区千亿级园区、铜仁市大数据创新应用产业园在万山"双创园"正式挂牌。各大园区还通过以铜仁学院为首的本地高校、科研团队,围绕锰资源利用与企业转型,建立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产学研基地等,强化锰资源深加工和锰渣综合利用研究,推动锰产业技术升级。

建成院士工作站5个、博士后工作站3个、国家级科技平台4个、省级科技平台42个;荣获省级及以上科学技术奖36项、数量全省前三,贵茶集团获省长质量奖提名奖;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9倍,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从41%提高到58%;中伟公司、汇成新材料、红星锰业等企业部分关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21年前三季度,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68.01亿元,是2011年铜仁市全部工业增加值的6.2倍。

创新步履不停。2022年,铜仁将持续加快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打造阳光交易平台,推进财税金融、商事制度、农业农村等领域改革。同时,加大科技创新、知识产权、品牌创建投入与保护运用力度,加快铜仁学院锰系材料重点实验室建设,推动与东莞市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开展项目合作。

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点到群,从山区走向世界,在摒弃中提升,在整合中升级,铜仁工业发展的创新能力明显提升。

驻足回首,十年一瞬,铜仁始终以改革者的勇气守正创新,推陈出新冲破藩篱,阔步新时代的激情更加昂扬!

2021年,全市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80亿元,比2016年增加623亿元,经济总量从全省第8位提升至第7位,撤地设市十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71%,谱写了贵州"黄金十年"的铜仁精彩篇章。

不停顿、不止步。站在新时代新起点,铜仁必将坚持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招商,激活内部要素,吸引外部资源,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 铜仁市文明办

     | 安超

     | 张晓云

    田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