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日升在东方,其大道满霞光。红色沃土照耀黔东,绿色铜仁如此多娇!
春看绿草如黛,夏看山花烂漫,秋看万山红遍,冬看白絮飘飞……青山绿水相映,1.8万平方公里的黔东大地人潮涌动。
点缀绿水青山带,铜仁始终坚持守牢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持续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奏响了生态与生计兼顾、增收与增绿协调、绿起来与富起来相统一的绿色发展乐章。
据第三方抽样调查显示,2021年全市共接待游客5888.08万人次,同比增长10.3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25.76亿元,预计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82亿元以上,游客人均花费达892.92元。
一组组数据,彰显着铜仁旅游业发展活力,是440余万黔东儿女的奋力拼搏。
去年,我市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双组长的旅游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相继印发《关于推动旅游产业化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化奋力实现旅游大提质的实施意见》《铜仁市文体广电旅游"十四五"发展规划》等,为全市"十四五"期间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绘制了蓝图。
2021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局之年,也是铜仁聚焦旅游产业化,高质量推动文化旅游胜地建设的前进之年。
这一年,铜仁聚焦"主责、主业、主角",高质量承办2021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和第十六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和乡村振兴产业带精彩亮相,全方位展示了铜仁建设国际一流山地旅游目的地、国内一流度假康养目的地成果,为我市扩大对外开放、实现旅游大提质、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进一步提升了铜仁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这一年,铜仁聚焦旅游产业化,率先在全省文旅系统建设面向G端的智慧旅游管理系统;沿河南庄、玉屏侗乡风情园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市创建3A级旅游景区7个,打造省级旅游休闲示范街区2个,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申报为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这一年,全市积极推出了铜仁乡村振兴产业带"马拉松智慧赛道",印江大罗河桃花里漂流项目亮相,申报了江口太平、碧江大明边城等10个景区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城镇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和体育特色小镇。
喜讯连连,硕果累累。截至目前,全市规上文化、体育、娱乐业达到24家,限上住宿业63家,新增标准级以上乡村旅游村寨131个,全年完成文旅招商签约项目131个,签约金额235.03亿元。
在此基础上,全市积极申报文化旅游产业股权投资基金,相继获得了红二、红六军团长征贵州纪念园配套项目、梵净山提质扩容、石阡仙人街、江口云舍、沿河河西高速公路匝道口服务中心5个项目放款,累计放款7.09亿元,占全省文旅基金总额的22.3%,基金投放额全省第一。
今年,铜仁积极推出2022年文旅市场优惠政策,在4月30日至6月30日期间,除温泉类景区和景区特许经营性项目外,全国游客凭中国居民身份证即可享受全市A级景区门票挂牌价五折优惠。
端午节期间,我市梵净山景区、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石阡温泉景区、万山朱砂古镇分别接待游客0.34万人次、10万人次、0.58万人次、0.95万人次,分别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86.45万元、6918.55万元、145.3万元、877.63万元。
山色引客来,绿色黔东正多娇。随着文旅产业全景、全业、全域高质量融合发展,绿色、红色交相辉映的铜仁,正以崭新面貌喜迎八方游客,成为全市高质量发展的一道靓丽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