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冬,朔风始起,万物收藏。
当节气的指针转向冬的序章,
梵净山却正上演着一场最温柔的季节对话:
秋的余温未散,冬的清寒已至。
接下来的日子里,
红叶与白雪相拥,云海与雾凇共生,
将 14 亿年的云上秘境,
酿成了一杯醇厚的秋冬佳酿。

此刻的梵净山,
正处在秋冬交织的绝美过渡期。
山上的季节总比尘世慢半拍,
立冬已至,秋意却愈发浓烈。
青绿早已退场,红褐占据了山峦主场。

漫山红叶或挂于枝头,或落在山径,
如同被秋风点燃的火焰,在寒意中熠熠生辉。
晨起的山巅偶覆薄霜,冰晶凝在红叶边缘,
阳光洒落时,便折射出 “霜叶红于二月花” 的剔透光影,
踩在落叶铺就的红毯上,沙沙声响是秋最后的絮语。

立冬三候,
在梵净山化作了具象的诗行。
立冬之后,随着天气一天天变冷,
梵净山的冬日盛景更将渐次铺展。
“水始冰” 是崖间的灵动。
往日奔流的山泉,
会在寒夜中凝结成剔透冰挂,
层层叠叠悬于石间,如银流苏垂落山崖;

“地始冻” 是步道的温柔,
薄雪轻覆石阶,踩上去发出咯吱声响,
每一个脚印都是与冬初见的证据;
“雉入大水为蜃” 则化作了山间云海,
浓雾自山谷升腾,将峰峦化作海中仙岛,
风过时云瀑倾泻,宛若银河落九天的恢弘。

当气温再降,一场初雪便会为圣山换妆。
漫山琼枝玉树,雾凇沆砀,
红叶与白雪对峙,上演着冰与火的浪漫较量。
金顶的释迦弥勒二殿会化作琼楼玉宇,
红墙朱瓦掩映在苍茫白雪中,
云雾缭绕时,宛若云上仙宫。
冷暖交织的色泽,是自然谱写的冰与火之歌。

立冬不是结束,而是另一种惊艳的开始。
梵净山的秋冬,
既有秋的绚烂与厚重,又有冬的清冽与纯粹。
不妨在这个时节奔赴而来,
看红叶染霜、云海翻涌,
等一场雾凇奇景,遇一次雪后仙宫,
让 14 亿年的山水,治愈一整年的疲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