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2021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推动高质量发展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铜仁市、碧江区、玉屏侗族自治县以推进“全省通办、一次办成”“一网通办”“一窗通办”改革和政务数据归集应用、全程网办成效明显被通报表扬。
近年来,铜仁市政务服务中心以创建“铜仁办事·一视同仁”政务服务品牌为目标,以深化“全省通办、跨省通办、一窗通办、一网通办、一证通办”改革为抓手,不断推动政务服务实现“就近办、异地办、网上办、一窗办”,不断在满足企业群众政务服务需求上实现新突破、新提升,有效服务了市域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满足企业群众办事方便的需求,铜仁实施政务服务“就近办”行动,让群众办事“就近能办、多点可办、少跑快办”。
服务事项全部汇聚大厅。将水电气、金融、保险、广电网络、公交、邮政物流等涉及群众生产生活和企业服务的所有事项全部纳入政务大厅,实现了部门和事项100%全进驻,“一站式”政务服务基本实现。
自助服务逐步入驻社区。依托互联网+政务服务,优化整合公安、人社、税务、社保、市场监管、公积金等部门自助设备,在铜仁主城区新建了3个7x24小时不打烊政务服务自助大厅,企业群众可随时自助办理公安、人社、税务、社保、市场监管、公积金等业务,“全天候”自助政务服务深受欢迎。
乡镇标准化建设实现全覆盖。连续3年出台《铜仁市乡镇(街道)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工作方案》,强化统筹,狠抓落实,截至9月底,全市乡镇(街道)标准化建设100%达标。同时,全面梳理社保、医保、民政、卫健等部门高频便民事项,采取事权下放或委托办理等方式,将服务窗口前移,将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升级为“最顺一公里”。
铜仁还从企业群众的异地办事需求出发,推动政务服务“异地办”改革,变群众跑为数据帮跑、快递代跑。加强省、市、县三级联动,不断深化全省通办、全市通办。截至目前,全市3271项事项实现“全省通办”,其中,794项“全市通办”。
“跨省通办”朋友圈越来越大、跨省可办事项越来越多,与“武陵山片区”四省市七地、“粤赣湘桂黔”五省十三市建立了合作协议,加入了“西南地区”“云上办”10省153地合作联盟,同时,推动德江县与玉环市、玉屏县与新晃县、碧江区与昆山市等区县点对点“跨省联办”,全市229项事项跨省可办。
为抢抓国发【2022】2号文件、国发【2022】5号文件贯彻落实机遇,铜仁聚力推动政务服务“网上办”改革,印发了《铜仁市推进政务服务“全程网办”工作方案》,梳理了《不纳入“全程网办”政务服务事项清单》《拟纳入“全程网办”政务服务事项清单》两张清单,推进政务服务更大范围“一网通办”;组织各部门认真梳理“一证通办”事项清单,推出了一批仅需居民身份证、企业营业执照,无需携带其他申请材料即可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积极推进电子印章应用、证照批文有效汇聚共享、“企业找政策、政策找企业”平台应用、“小贵同学”试点应用。截至目前,75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证通办”,868项事项实现全程网办。
按照省政府和省中心工作部署,铜仁全力推动了政务服务“一窗办”改革,为提高政府服务效能、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增强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发挥了积极作用。铜仁在2021年底完成市级、碧江区、万山区、玉屏县“2+2模式”改革试点任务的基础上,于2022年初全面启动了8个县级大厅的改革工作,于7月11日,全市提前落地落实“一窗通办2+2”改革任务。
同时,立足市级实体大厅和碧江区大厅同址同门的优势,创新推出“一窗通办2+2+2”改革新模式,成为全省首家。该模式为推进政务服务跨层级、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提供了新途径、新思路,实行“铜仁市+碧江区、自然人+法人(含非法人组织)、咨询+投诉”的“2+2+2”形式优化窗口设置,推行市区一体化融合改革,不再分市级大厅和区级大厅,不再分市级窗口和区级窗口,在同址同门的基础上“并窗”,按照“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规范运行,有效解决了服务对象楼上楼下跑、来回跑和区分市区、辨别楼层、寻找窗口的烦恼,真正做到了“只进一扇门、仅到一个窗、最多跑一次”,最大限度为服务对象带来便利化。(铜仁日报融媒体记者 石珍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