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心”,是铁肩妙笔的拳拳之心;
一颗“心”,是春风化雨的仁者丹心。
“两中心”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推动宣传思想工作守正创新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的重要载体。万山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总要求,推动党的方针政策入脑入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见行见效、社会风气向善向好!
融合·强信心
在“融”上做文章,在“合”上下功夫。
2022年,万山区以省级“两心融合”建设为契机,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在融媒体中心,设置了指挥中心、项目展厅、仁义讲堂等功能完备的“两中心”办公区。利用乡村党群服务中心、农家书屋等现有资源,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0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岗289个,实现文明实践阵地全覆盖、服务“零距离”。
推行合署办公,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专班,与融媒体中心工作人员合署办公,实现了“两块牌子、一套人马”。
推行业务互促,每周“两中心”组织召开编前会,共同策划选题、确定工作重点,推出更具吸引力的活动内容。
共享平台资源。全面整合辖区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12个媒体平台,将“两中心”线上平台融为一体,建设集指挥调度、采编融合、全媒发布于一体的“中央厨房”指挥中心,实现“两芯相悦”。
“两中心”融合实现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实体化运行,拓展了融媒体中心服务功能,2022年以来,通过强强联手,线上线下同频共振、互促互进,打造志愿服务“爆款新闻”,稿件数量迅速增长,真正实现群众好故事上得来,党的好声音下得去。
使命·筑同心
奉献之中践使命,赋彩文明新万山。
万山区紧紧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六大重点任务,推行“一把手”负责制,区委书记担任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任,并成立以区委书记和政府区长共同担任队长的志愿服务总队,下设5支区级志愿服务队,组建19支区直部门志愿服务分队以及乡镇(街道)、村(社区)N支志愿服务队伍,构建“1+5+19+N”的志愿服务模式,健全了区、乡、村三级组织体系,立足群众需求,凝心聚力搭建文明实践“大舞台”。
聚焦理论宣讲。牢牢把握传播党的创新理论首要任务,线上,通过开设仁义讲堂、推出“云上鼟锣”及运用广电云信息系统,实现万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同步收听收看。线下利用志愿者、团队组织等资源开展宣讲,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截至目前,共开展各类宣讲248场次,受众达10万余人次。
聚焦志愿服务。在全省率先印发了《铜仁市万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运行管理制度》等20余项制度。推出“群众点单、中心审单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的“五单”志愿服务机制,打造了“万山红”点单微信小程序和“万山红”APP,实现了志愿者就像“外卖小哥”一样上门开展服务,真正打通了志愿服务需求和供给渠道。凝聚万山区党员干部、群众组建志愿服务队292支,3万余名注册志愿者活跃在万山大街小巷、田间地头,开展送政策、送技术、送关爱等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4500余场次。
聚焦文化传承。围绕树新风、立新规、展新貌、育新人、建新功“五新”培育,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持续抓好“道德模范”“丹心仁者”“身边好人”等评选活动,形成人人“争当志愿者、争当文明人”的良好氛围。
服务·暖人心
春风化雨润心田,精准服务显真情。
群众在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按照“一区一品牌、一所一特色、一站一亮点”要求,围绕地域特色、文化内涵,形成了“两心相融·心芯相悦”“丹心奉献·仁义万山”“仁义之诚·礼在万山”等一系列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品牌,精准孵化实施了“接力希望·加油教育”“三个代理”“志愿新时代·共创文明城”等一批务实管用的志愿服务项目100余个。特别是发起了“接力希望·加油教育”志愿服务项目,第一期共募集资金133万余元,2.5万人次参与,营造了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围绕“服务老、养育小、让中青年发展好”,创新打造了“三个代理”志愿服务项目,进一步提升了广大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
扬帆·再起航
同心掬得满庭芳,文明花开别样红。
新时代文明实践犹如一盏明灯指明前行的方向,全民志愿服务犹如一泓清泉滋润百姓的心田。万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激发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风采已经汇聚成“转型之城·美丽万山”的强大动能,必将在万山区上下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的征途上扬帆再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