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块钱3小时无限次快餐-500块上门4个小时电话号码,可约可空降平台游客登录,约附近100米100块钱4小时

万山:“一网四治”助推乡村治理提质增效
2023/02/27    来源:铜仁智慧党建云     点击:1642   

近年来,万山区聚焦乡村治理中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坚持党建引领,探索“一网四治”模式,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新格局。

一网覆盖,提升基层组织凝聚力。完善组织架构,按照县级领导包保,区直部门包联,乡镇(街道)班子包靠,村(社区)“两委”包片,网格党支部包户的“五包”机制,构建“区级单位党委(党组)+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村(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的四级组织架构体系,依托“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基层社会治理机制,严格按照整合资源、提升治理效能的要求,将组织、宣传、统战、公安、民政、司法等相关部门纳入“一张网”管理中,推动服务、管理、资源、力量向网格集聚。建强网格队伍,最大限度统筹整合区、乡、村“三级”人力资源,通过“联户推选、支部把关、中心审核”民主推选联户长,由村(社区)“两委”干部、先进典型等担任专、兼职网格员或网格长。目前,全区103个村(社区)共划分成543个网格,配备568名网格员、4398个联户长,形成联户长协助、网格员主抓、党组织书记负责的工作体系。制定一张清单,通过入户走访群众,真实了解群众实际需求,制定“党员志愿服务清单”。统筹整合农技、医卫、法律等服务资源,将乡村服务队伍建设、完善乡村志愿服务体系、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等纳入服务清单管理,充分发挥“队伍在网、管理在网、服务在网”的优势,按照“群众点单、支部下单、党员接单、乡村亮单、群众评单”的闭环方式,确保做到群众需求了解好、矛盾纠纷调解好、志愿活动开展好、为民服务质量好。目前,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80余个。

1677136245394_微信图片_20230223150913.jpg

“自治”为基,激发基层治理源动力。构建自治载体,以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赌禁毒会的“一约四会”为载体,积极动员本辖区退休干部、退休教师、春晖人士等加入“四会”队伍,结合特长及各自职责,积极通过入户走访、会议研讨、发放问卷等多种形式,广泛向村民征求意见建议,将环境卫生治理、社会治理、邻里团结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形成制度约束,真正让村民做到“自己的公约自己定、自己的公约自己执行”。构建志愿服务格局,由辖区村干部、党员、护林员、群众等组建一支集爱心、宣教、预防、调解、监督等为一体的社会治理志愿服务队伍, 通过志愿服务队伍聚焦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环境整治、乡风文明建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等方面,发挥村民自治作用,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延伸群众服务触角,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全区组建292支志愿服务队伍,注册志愿者29938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万余次。规范村级事务公开,制定《万山区村(居)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健全落实村(居)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协商,党务、村务、财务情况定期向辖区村民张贴公示,切实保障广大群众对村级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等合法权益。目前,全区103个村(社区)均规范建立村(居)务公开栏。

1677136255501_微信图片_20230223150918.jpg

“德治”为魂,激活基层治理内生力。潜移默化感染一批,持续深化“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专项行动,常态化整治滥办酒席、天价彩礼、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和“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志愿新时代·共创文明城”等志愿服务,潜移默化引导群众提升素质。2022年以来,共开展移风易俗志愿服务1200余场次。先进典型带动一批,积极评选“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等文明先进典型和身边榜样,在区属媒体平台设置“身边榜样”专栏,宣传先进典型事迹,引导广大群众向先进学习、向榜样看齐,自觉增强文明素养。截至目前,推送申报省、市级“三八红旗手”5人、市级“三八红旗集体”3个,推选市级“最美家庭”8户、“好爸爸”“好妈妈”“好孩子”7人。宣传宣讲促进一批,通过“乡村联建、特色创建、文化助建、全民参建”的方式,深入各村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文明在行动·满意在万山”等主题宣讲活动,打造“云上鼟锣”宣讲品牌,将鼟锣与快板、相声、山歌、花灯等相融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倡导群众摒弃不良社会风气,树立文明新风。截至目前,制作《云上鼟锣》视频3期,开展“丹心奉献·仁义讲堂”8期,组织“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跳花灯、舞龙灯等活动50余场次,参与群众5000余人。播放《反毒风暴》《拒绝毒品幸福人生》等公益电影944场,受众达5.4万余人次。

1677136267642_微信图片_20230223150923.jpg

“法治”为重,凝聚基层治理向心力。创新法治服务方式,探索创新公职律师服务乡村振兴助推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印发《万山区公职律师服务乡村振兴助推基层社会治理试点方案》,以公共法律服务站为依托,内设公职律师服务工作室,统筹全区各单位现有公职律师和法律服务志愿者,在试点乡镇(街道)成立2人以上的公职律师团队,与各村(社区)签订“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服务协议,通过采取法律服务热线电话、现场服务等方式,参与法治宣传、矛盾纠纷化解、信访接待、涉法涉诉案件化解,为基层治理提供法治保障。目前,全区共有司法局、公安局等10家单位公职律师18人,公职律师通过网格群进行普法宣传100余次、解答群众咨询2000余人次。加强“法律明白人”队伍建设,以村“两委”班子成员、人民调解员、网格员、村民小组长等为重点,培养“法律明白人”,定期围绕矛盾纠纷预防、排查、化解、普法宣传等方面开展培训,提高用法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的能力和水平,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目前,区、乡两级开展“法律明白人”培训52场次,涉及2217人。建立法律服务帮扶机制,组建专业律师法律服务团队,健全完善困境儿童、留守未成年人、留守妇女、孤寡老人、残疾人等法律服务帮扶机制,为农村涉法事务提供专业优质的法律服务。目前,为村民提供现场法律咨询500人次,针对性为弱势群体提供上门法律服务5次。

1677136276952_微信图片_20230223150927.jpg

“智治”为要,强化基层治理助推力。创新打造村(社区)“31”图表网格法,按照综治信息“一清二楚”、居民管理“一目了然”、应急管控“一步到位”的要求,将人口数据信息、公安机关管理重点人员、市域社会治理重点关注人员、摄像头分布等信息,以字母符号的形式绘入分布图中,便于属地政府部门在提供服务时,能迅速锁定特殊人群信息,有效开展服务,实现“网格化+精准管控特殊人群”,确保发生突发状况时,第一时间锁定,第一时间解决。目前,以万山镇为试点,已成功绘制“31”图表网格法,并运用在综合治理中。推行政务服务“网上办”,整合区内部门信息系统和数据资源,与多彩贵州网合作,建立资源数据库,研发“万山红”政务服务App,将不需要本人现场验证办理的223项审批事项录入系统,将政务服务事项汇聚云端,群众可通过App进行网上咨询、事项申报等,后台人员进行人工数据转换,推送相关部门限期办理,群众直接在网上进行申请、上传材料、查询进度、评价反馈,切实优化办理流程。突出互联网应用,在原有“雪亮工程”“天网工程”的基础上,引导移动、联通、电信等信息运营商深化公共安全监控视频建设联网应用,与“雪亮工程”“天网工程”互为补充、相互加强。引导居民、商户在门前屋后、居民楼道口、小区院落、背街小巷、重要交通路口等重要场所和监控盲点安装摄像头,并作为社会资源接入“公共安全监控视频共享平台”,加速实现社会治安防控“全覆盖、无死角”,推动平安万山建设提档升级。目前,安装摄像头2400余个,均接入“公共安全监控视频共享平台”。(姚柳)


     | 铜仁市文明办

     | 安超

     | 张晓云

    田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