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松桃苗族自治县迓驾镇突出强化党建在乡村治理中的引领作用,创新建立“聚焦三个举措、依托三个载体、推行三治融合、强化三项机制”的“43”工作法,全力推动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实现网格化管理、数字化赋能、精细化服务,形成党组织全面领导、党员示范带头、群众广泛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乡村治理共同体。
聚焦三个举措 构建乡村治理组织体系
聚焦队伍整合,凝聚乡村治理合力。整合乡村振兴指挥部队伍,坚持因村施策、因村派人原则选派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驻村干部,并进行动态调整,重点向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倾斜,切实增强村级指挥部战斗力。整合村“两委”干部队伍,建立培训机制,定期开展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处理信访矛盾、乡村振兴等方面的专题培训,提高村“两委”干部的政治理论素养和专项业务知识。整合党员先锋队、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服务队,制定每周活动主题,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同时,实行积分制管理,活动积分将作为评优评先以及村级干部后备人选的重要依据,推动党员、志愿者常态化、长效化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今年以来,共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200余次,服务群众达3000余人次。
聚焦职责分工,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制定《村级指挥部职责分工细则》《村干部分工备案制度》,明确细化职责分工,并推行包片包组制度,形成驻村干部和村干部同时联系1至3个村民小组的包组包责模式。由相关工作管口同志负责牵头主抓工作落实,由各村组包保干部负责牵头落实,形成“小分工,大合作”的共建共治的基层工作格局。
聚焦制度建设,提高乡村治理效能。建立联席会议制度,镇级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工作联席会议,村级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工作推进会议,会议主要是传达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的重要指示及要求,安排部署相关工作。联席会成员按照职责分工,主动研究涉及管口工作的相关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按照包组包片区域,认真落实联席会议布置的工作任务。充分发挥联席制度的作用,各成员之间实现信息互通、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形成合力,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推动基层工作再上新台阶。
依托三个载体 深化乡村治理改革创新
依托网络智慧云平台,推动数字化赋能?;乒恪爸腔巯绱濉逼教?,全面推行“互联网+区块链+智慧乡村代理记账”财务管理新模式,完善、构建农村集体经济“三资”管理体系,切实提高各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管理现代化水平。同时,各村组建村民微信群,在重大事项决策、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等方面,进行线上线下决议公开,推进村级事务公开透明。此外,积极推进智慧云眼探头安装,辖区内共安装天网视频50个、雪亮视频80个,安装小视频1328个(电信625个、移动703个),将“雪亮工程”“天网工程”“平安小视频”整合接入镇综治中心视频监控平台,把重点人群、重点场所、重点行业、地质灾害、山塘水库等相关数据信息标注并录入智能系统,实现现代科技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
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探索精细化服务。各村采取一个中心对外、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办结的服务方式,确保群众办理事务能够立办立结。同时,结合公益性岗位配备,各村配备一名村务代办员,为群众代办帮办“急难愁盼”事务,破解村民办事多次跑、往返跑问题,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此外,积极运用松桃自治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大力推行“群众点单、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派单、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接单”工作模式,开展送教上门、送医上门、政策咨询等服务活动,切实提升群众满意度、获得感、幸福感。
依托镇村综合治理中心,深化网格化管理。充分发挥镇、村两级综治中心实战功能及平台作用,积极推进“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机制,在镇、村两级构建起“镇班子成员包片、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网格、网格员包户”的四级工作网格,实现全镇16个行政村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化。同时,鼓励引导网格员、联户长充分发挥服务员、引导员、宣传员、信息员、排查员的“五大员”作用,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此外,持续深化镇级部门联动、边区乡镇联创、人大代表联系、政法部门联通、村级管理联网、智能管控联享的“六联”工作机制,联合毗邻的重庆市秀山县洪安镇、雅江镇及湖南省花垣县边城镇共同开展交通安全、社会治安、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共同筑牢边区和谐稳定防线。
推行三治融合 助力乡村治理提质增效
以法治为保障,增添乡村治理“正能量”。实行“一村一法律顾问”“一村一辅警”制度,全镇16个村实现村级法律顾问、辅警全覆盖。同时,纵向联合司法所、村民委员会、法律顾问等成立调解组织20个,采取“专职带兼职”“固定+随机”“互联网+调解”等多种工作模式,让产权纠纷、邻里关系、婚姻家庭等一般性矛盾纠纷“不出村不出镇”。今年以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30余次。持续深入推进“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集结乡镇干部、村“两委”干部、党员志愿者等力量,组建普法宣传队,开展“法律进农村”“普法到田间地头”活动10余次,有效提升群众法治意识,深层涵养法治乡村建设“清风正气”。
以德治为支撑,树立乡村治理“新风尚”。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成文化广场18个,依托文化活动室、文化广场、文化大舞台、农家书屋等文化阵地,定期组织开展广场舞、文艺演出等群众喜闻乐见、易于参与的文化活动。常态化开展“文明村镇”创建,全镇县级以上文明村占比已达80%以上,其中省级文明乡镇1个、文明村2个。广泛开展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身边好人”“好媳妇”“好婆婆”等文明评比活动,选树移风易俗的先进典型与道德模范,以先进典型为引导,培育文明乡风。今年以来,评选文明家庭2户。积极开展移风易俗专项行动,号召广大干部群众以身作则,倡导新事新办、丧事简办,引导群众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以自治为基础,激活乡村治理“源动力”。以“一约四会”(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制度为抓手,党组织、社会组织、人民群众全方位参与,推动形成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的自治体系。组织党建办、民政办、综治办等相关站所,指导各村因地制宜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建立健全基层治理“积分制+”管理办法,并与年终集体经济分红挂钩,激发党员和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力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教育引导群众争做移风易俗的倡议者、践行者,推动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高。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制度,做到“三务公开”透明化,接受群众监督,进一步激发了基层社会治理活力。
强化三项机制 确保乡村治理落地见效
强化调度指导“抓落实”。建立“一月一调度”制度,每月召开调度会1次以上,总结工作推进情况,分析研究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拟定整改措施,安排部署下月工作任务,确保工作任务日清月结。同时,建立“一周一指导”制度,由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党建办、综治办工作人员组成三个重点工作指导小组,分组包片4至5个村,每月到村指导重点工作落实情况,推动各项工作有序有效推进。
强化督查检查“压责任”。建立“一月一督查”制度,月初制定下发每月督查清单,将基层治理工作纳入督查清单,明确详细督查内容及完成时限。组建迓驾镇督查指导小组,由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组织委员任组长并分片包保,对照督查清单,每周带队对16个村开展一次重点工作督查,并全镇通报督查结果,进一步传导工作压力,确保工作落地见效。今年7月以来,已开展督查3次,形成督查通报3期。
强化奖惩并举“促担当”。强化督查结果运用,根据评分通报结果,落实奖惩制度,执行绩效“三挂钩”制度,与村级指挥长、村“两委”干部、驻村干部每月绩效挂钩,倒逼工作落实。同时,研究制定村干部和干部职工绩效考核管理办法,下发干部职工、村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绩效考核负面清单,同时,把抓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成效作为选拔任用、培养教育、奖励惩戒干部的重要依据,确保各项工作强力推进、有效落实、亮点突出。(石凤琴 杨铙)